让人从习以为常的方法和价值中惊醒,《老子通释》是怎么做到的?

“没有想到,17岁的我竟然读完《老子通释》,我还以为自己要到30多岁才会看呢。”看完这条信息,我半信半疑,小心翼翼地敲了两个字过去:“你是?”呵呵,竟然是我那平时只爱看漫画书,爱打游戏的儿子!
我第一次读老子的《道德经》时,确实是30多岁了,当时读得很慢,边读边查阅一些注释才能理解,这个重图轻文的小孩子能读懂老子?别不是用一本看图识字来诳我吧?
当我翻开余秋雨先生的《老子通释》后,它有一股让我静下心来的力量。从那一篇篇主题鲜明的余式散文,从通述、通析、通观、通感、通论和通考等六个维度,把枯燥的学理和考订之间保持了畅达的灵性,让读者通过译文看懂原文,又从原文反思译文;让读者从社会角度和人文精神中获得对原文的疏通解释,并引领读者去寻找着意味中的世界。
让人从习以为常的方法和价值中惊醒,《老子通释》是怎么做到的?
文章插图
余秋雨里程碑新作《老子通释》
这完全就是写给当代人的《道德经》入门读本!书中会对一些耳熟能详的老子名句进行解释,例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余秋雨先生总结了5种解释,包括了:目前较为普遍的解释;王夫之、范应元等学者的解释,并提出了关于两条界限的说法,同时指出:“如果无视这两条界限,美和善都会变质。”
让人从习以为常的方法和价值中惊醒,《老子通释》是怎么做到的?
文章插图
在书中余秋雨先生用五个层次去总结老子最重要的思想见树“道”,非常的简洁明了,每一个层次都是寥寥十数字,平易浅显,让人轻松掌握什么是“道”;对于老子特别重要,也特别著名的关于“上善若水”的一段话,书中告诉我们,“上善”没有表情,没有言论,却完成了远远超越表情和言论的大慈善,并总结了以水的存在形态象征上善的十个主要特征,道尽了水的行动品性,也揭示了“上善”的道德品性。
让人从习以为常的方法和价值中惊醒,《老子通释》是怎么做到的?
让人从习以为常的方法和价值中惊醒,《老子通释》是怎么做到的?
文章插图
《道德经》中熠熠生辉的智慧光芒,被余秋雨先生用散文诠释得清晰透切。我想,一本好书,需要兼具有料、有用且好读,而余秋雨先生的《老子通释》,是能让读者感到亲切,感到受惠,其以高等级的文化自觉,让读者从哲学和文学高度去领略《道德经》的魅力,这真是一本为现代“忙碌”的人而量身定制的智慧宝典,也是陪无数人走出困局的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