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为什么率先跟南京翻脸?,北伐之战的“金牌打手”桂系( 三 )


不料程潜当上湖南省主席之后 , 丝毫不买武汉政治分会的账 , 截留湘省财税 , 并不上缴给武汉(这其中当然也有南京的默许) 。 桂系因此大为震怒 , 竟以开会为名将程骗至武汉扣押 , 撤职查办 。 桂系本拟以亲近自己的湘军将领何键代替程潜 , 不料蒋介石却利用把持中央的政治优势 , 抢先一步发表另一位湘军将领鲁涤平为省主席 。
既然是蒋介石任命的省主席 , 鲁涤平当然还是不会听桂系的话 。 为了增强鲁涤平对抗桂系的话语权 , 蒋介石又秘密通过江西陆运给鲁军一大批军火 。 桂系怀疑蒋即将对自己动手 , 胡宗铎、夏威、陶钧等人竟轻率地决定先发制人 , 于1929年2月下旬派李明瑞率一个师 , 以返桂为名 , 在路过长沙时突袭鲁涤平部 。 鲁猝不及防 , 率部撤出长沙退往浏阳方向 。 胡宗铎等人随即以武汉政治分会名义宣布撤换鲁涤平 , 改任何键 。
桂系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 , 以藩镇割据的姿态挑衅中央 , 蒋介石当然不能容忍(也是蓄谋已久) 。 而桂系这种频频破坏大一统的恶劣行径(外加偷袭) , 更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
蒋桂行将破裂之际 , 桂系的亲近盟友、粤军领袖李济深适抵上海 , 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 刚从南京逃至上海的李宗仁 , 力劝李济深勿去南京 , 而支持桂系对蒋开战 。 蒋介石则派国民党元老蔡元培、李石曾、张静江、吴稚晖等四人至沪迎迓 , 希望李济深赴南京商量 , 在蒋桂间缓颊 , 避免开战 。
一个是地方挑衅中央 , 且满口不怕打、准备打(其实啥准备没有);另一个是中央维护统一 , 而且以和平为吁(其实已经胸有成竹) 。 李济深虽然与桂系关系深 , 但从道义上讲却难免倾向于后者 。 他因此不顾李宗仁的劝阻 , 亲赴南京见蒋介石 , 希望阻止双方开战 。 殊不知到南京后 , 蒋即满口痛斥桂系违法乱纪 , 非武力讨伐不足以儆效尤 , 比李宗仁还要杀气腾腾 。 李济深这才发现自己判断失误——敢情这俩都不是善茬 。
但他后悔已来不及了 。
纵贯南北的长蛇阵
为防止粤军站边支持桂系 , 蒋介石给李济深扣上“勾结桂系、拥兵自护”的罪名 , 押在汤山 。 同时派粤籍大佬孙科、古应芬赴广州策动粤军将领陈济棠等人反李济深——结果桂系还没开打 , 想做和事佬的粤系倒先被洗了牌 。
桂系此时的战略布局非常不利 。
“三巨头”中 , 李宗仁本人常驻南京 , 白崇禧带一批杂牌军驻冀东 , 黄绍竑率留守部队在广西 。 但最核心的军事资产 , 第7、18、19等三个嫡系主力军却在湖北 , 由胡宗铎、夏威、陶钧等三个胆大轻率的糊涂虫把持 。 简而言之 , 桂系20万军队摆了一个纵贯南北的长蛇阵 , 首尾难顾 , 无人统筹 , 小鬼当家 。
「《国家人文历史》」为什么率先跟南京翻脸?,北伐之战的“金牌打手”桂系
文章图片
李济深 , 字任潮 , 广西苍梧人 , 北伐时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冀东的白崇禧集团 , 由唐生智湘军旧部和北伐中收编的各路杂牌组成 。 湘军将领李品仙、廖磊是广西人 , 和白又是同学 , 故白崇禧视这支部队为可靠 , 对收编的其他杂牌则凌压吞并 , 于1928年冬将第54师师长魏益三免职 , 代之以桂系的王泽民 。 此举让杂牌部队长人人自危 , 对白极端不满 。 而王泽民又极不争气 , 死要钱不发饷 , 还排除异己 , 任用私人 , 原魏部官兵恨之入骨 。 即便是白崇禧视为可靠的李品仙、廖磊部 , 其广大的湖南籍中下级军官 , 也不愿意为桂系卖命 。
蒋介石抓住这一矛盾 , 双管齐下 。 一方面扣发白部经费 , 让白崇禧发不出军饷 。 另一方面 , 给予在野的唐生智、魏益三等人巨款 , 指使其运动旧部叛白 。
按照蒋介石的判断 , 孤悬北方的白崇禧集团当可用经济加政治手段解决 , 但武汉方面桂系主力云集 , 双方主力会战恐难以避免 。
故蒋在此方向孤注一掷 , 投入了能动用的所有嫡系主力 。 连正在肄业的中央军校六期生也分兵科编为骑兵、炮兵、工兵、战车、通讯队 , 配属给江左、右各军 。 即未出发的学生亦发给实弹 , 准备保卫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