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白兰地原料葡萄酒的加工

表1
【一 白兰地原料葡萄酒的加工】
一 白兰地原料葡萄酒的加工
不同方法加工的白兰地原料酒的化学成份
白兰地原料酒缩醛醛类总氮蛋白氮单宁与色素浸取物果胶灰份碱性灰份
mg/Lmg/L%mg/L
自流汁53.1161162380.4220.40.21.41.1
自流汁与压榨汁53.639195461.323.20.72.32.6
压榨汁30.612200381.524.20.62.73.0
毛捷巴哲他们将这三种白兰地原料酒,分别蒸馏成三种白兰地,并对其成份进行了化学分析,分析结果引入表2
表2
原白兰地某些成份分析资料
原白兰地来源酯羰基化合物乙醛丙醛异丁醛
mg/L
自流汁原料酒1508404904.37.7
自流汁加压榨汁原料123440--痕迹痕迹
压榨汁原料酒105痕迹痕迹痕迹痕迹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质量的白兰地原料酒蒸得的白兰地,酯类、醛类、羰基化合物等芳香物质差别很大 。
也有人对白兰地原料酒的制造工艺提出异议,认为带着皮渣发酵,能增加白兰地原料酒的成份,有助于改善白兰地的质量 。比较用同一种葡萄按分离发酵的方法和带皮发酵的方法生产的白兰地原料酒,它们的化学成份是显然不同的 。例如用巴那茨葡萄(бананц),按传统的工艺方法(分离发酵)制造的白兰地原料酒与用其汁子浸泡皮渣(带皮发酵),制得的白兰地原料酒所含化学成份比较见表3:
表3分离发酵和带皮发酵白兰地原料酒成份比较(单位:mg/L)
单宁戊糖总氮蛋白氮非蛋白氮醇游离氨基酸
分离发酵165.0280.084.061.023.0124.0--
带皮发酵371.0712.0108.031.077.0140.094.0
白兰地原料酒成份的这种变化,在所有试验样品中,都能观察到 。他们的研究还指出,汁子浸泡皮渣的时间,影响白兰地原料酒中某些成份的含量 。有趣的是,这些成份的转移发生在持续浸泡20小时到40小时 。单宁的含量比不浸泡皮渣增加了六倍 。在浸泡的情况下,可看到游离氨基酸的积累,及醇、戊糖和单宁含量的增加 。长时间浸泡(192小时),物质的积聚不甚显着,即浸泡60小时和192小时,上述物质含量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 。
目前我国白兰地原料酒的发酵,大多采用带皮发酵的工艺方法,为了制造科涅克型的白兰地,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等单位,已采用和推广分离发酵的工艺方法 。生产白兰地原料酒 。
三、自然发酵与酵母发酵:
目前国内各葡萄酒厂,白兰地原料酒的发酵多采用自然发酵,国外的情况也是如此 。自然发酵的优越性,除表现在大生产条件下工艺操作方便外,而且所得产品质量也很优异 。成熟的葡萄果实表面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所谓自然发酵是指葡萄破碎以后不经,也不接种任何菌种,就直接进行发酵 。主要是由于葡萄果粒表面的各种微生物,随着破碎的葡萄一起转入发酵池或发酵桶内,在嫌气性的环境里,各种好气菌的繁殖受到抑制,而嫌气性的葡萄酒酵母菌的繁殖则占了的优势 。另一方面,葡萄汁低的PH值,也阻止了杂菌的繁殖 。由于上述原因,在自然发酵的过程中,只有其中的各种酵母菌得以繁殖,在某种意义上讲,这和用纯粹培养的葡萄酒酵母进行人工发酵,没有多大差别 。
野生酵母的种类非常多,它们的性质也相差非常远 。有的生香性能强,有的生香性能弱,不同种类的酵母,所产生的香气成份也是不相同的 。自然发酵的葡萄酒,是葡萄果粒表面各种野生酵母综合作用的结果 。
科涅克白兰地原料酒是自然发酵的产物 。有的法国葡萄酒专家说,科涅克原料葡萄酒的发酵,没有专门的酿酒师,任其自然发酵,就符合工艺要求 。参入科涅克原料酒发酵的酵母菌,主要是野生的葡萄酒酵母(Saccharomycesellipsoideus),这种酵母酒精发酵力强,有的可产生14%的酒精份,但只产生很少的酯类 。另外还有多种的野生酵母参入白兰地原料葡萄酒的发酵,如酵母(Saccharomycesapiculatus),这种酵母酒精发酵能力很弱,但发酵能产生很多酯类 。发酵性比赤酵母(Pichiafermentans)及克鲁斯假丝酵母(Candidakrusei),这两种酵母能产生多量的某酸乙酯及多量的某酸戊酯类 。
上述各种野生酵母,栖息在葡萄园的土壤中,随着风吹尘土,飘扬在空气中 。当野生酵母落到成熟葡萄的果粒表面,得到它们所需的养份,便大量繁殖起来 。
苏联有的白兰地工厂,发酵白兰地原料酒,采用加酵母发酵的方法 。他们的做法是分离的果汁不经,往其中加入1-1.5%纯粹培养的酵母菌,用人工酵母的优势,压倒野生酵母的劣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