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周武王长子的年龄,战国竹简改写认知,难怪说武王传位周公旦( 二 )


可见 , 周公极有可能已经称王 , 只是在七年之后又传给了姬诵 。 可能为了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的礼制 , 以及为了突出周公的伟大人格 , 于是后世将周公称王的七年描述成了“周公摄政” 。 当然 , 也可能周公并未接受王位 , 而是让给了姬诵 , 自己选择了“摄政” 。
【爱历史】周武王长子的年龄,战国竹简改写认知,难怪说武王传位周公旦
文章图片
总而言之 , 尽管无法确认姬诵的真实年龄 , 但考古文献基本可以推翻《史记》中“襁褓之中”、《礼记》中“幼弱”的结论 。
至于史书中将姬诵年龄描述成幼童的原因 , 笔者认为与儒家叙事中的周公地位有关 。 因为周公是儒家圣人 , 臣子的楷模与典范 , 不能有污点的圣人 , 而摄政总归存在架空帝王之嫌 , 为了给周公摄政寻找合乎逻辑的理由 , 于是就让姬诵年龄变小 , 变成了周公不得已而摄政 。
至于儒家不承认武王所说的“兄弟相后” , 原因在于兄终弟及破坏了周礼 , 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的传承体系 , 对儒家思想体系破坏更大 , 因此儒家两害相权取其轻 , 就只能承认周公摄政 。
参考资料:《史记》、《尚书》、《清华简·系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