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古代“最懒”对联, 下联照抄上联, 不料却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爱历史】古代“最懒”对联, 下联照抄上联, 不料却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文章图片
对联文化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 , 自从秦汉年间 , 民间就有挂桃符的习惯 。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就是最早对联 , 后来此文化逐步发展壮大 , 成为文人墨客们经常喜欢玩的游戏 , 彼此之间还互相切磋一番 。 有时候一些经典的对联 , 就这样被流传下来 , 成为千古绝对 。
但是这世上有一股对联儿 , 上联儿照抄下联 , 看似没有文化 , 结果竟然成为千古名句 。 后人不懂 ,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爱历史】古代“最懒”对联, 下联照抄上联, 不料却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文章图片
春联的最早由来
认真追溯春联 , 就是传说中桃符 , 专门用来辟邪用的 。 上面也没有写太多字 ,, 只是写了4个字 , 神茶和郁垒 , 分别是门神的名字 。 这两位早在炎黄时期都已出现 , 他们就有驱鬼辟邪的效果 , 后来人们会在上面添上一些对偶诗句 , 整体来讲就是言简意赅 , 对仗工整 。
历史上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 , 洪武年间出土一个铁十字架 , 上面写着孙权的年号 。 写着一副对联:四海庆安澜 , 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 , 金炉香篆蔼千秋 。 究竟是谁所写 , 并不是十分清楚 , 后人纷纷猜测 。
【爱历史】古代“最懒”对联, 下联照抄上联, 不料却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文章图片
因为文字内容太简单 , 有些文人墨客看不下去 , 就在桃符上多写字 。 算是对联儿由来 , 真正出名是在五代十国时期 。 据说后蜀皇帝开始 , 写下:新年纳余庆 , 嘉节号长春 。 苏轼和黄庭坚成为对联的忠实支持者 , 留下不少经典对联 。 历经千年发展 , 逐渐形成规模 , 还成为文人墨客相互送礼的东西 , 像那种大书法家的对联 , 卖的十分好 。
对联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字数相等 , 强调一个主题 , 十分有趣 。 另外还吸收古体诗、散文和词曲等特点 , 读起来朗朗上口 , 很有韵律 。 有人回应说 , 对联一模一样不就行了吗?这种理论上可以 , 但是失去兴趣 。 大家都想要发挥自己文采 , 不想太过糊弄 。
【爱历史】古代“最懒”对联, 下联照抄上联, 不料却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文章图片
规定相关的要求
《红楼梦》中大观园女孩子 , 为了提升本社文化水平 , 不就成立海棠诗社 。 小说中她们举行过几次宴会 , 几个优秀女孩子 , 贡献出不少好的对联 。 而在明代就有一副对联 , 被誉为“史上最懒对联” , 上下对联完全是照抄 。 一开始众人不懂 , 但是等到知道何意时 , 都是十分的赞赏 。 真正原因是汉字拼音 , 一样字就能表达出不同意思 。
这副对联叫做:好读书不好读书 , 下联是:好读书不好读书 , 出自徐渭之手 。 这位可是了不起人物 , 属于典型全能型人才 , 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画家、戏曲家和军事家 。 被誉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 , 和杨慎、解缙齐名 。 备受当时人们认可 , 军事上为胡宗宪出谋画策 , 教出几位名将 , 书画成就被誉为别的门派“开山祖师” 。
【爱历史】古代“最懒”对联, 下联照抄上联, 不料却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文章图片
这副对联不妨这么念 , 就是“好”字 , 分别是三声和四声交替使用 。 上联是好读书不好读书 , 分别是三声和四声 , 意思说少年是读书好时候 , 但是有些人并不认真读书 。 至于下联就是四声和三声 , 意思说等到晚年再回头 , 想要好好读书 , 却发现老眼昏花 , 却已经错过最近的学习时间 。 有一句话同样告诫后人 , 学业上教训“业精于勤荒于嬉 , 行成于思毁于随” 。 这话强调孩子们要好好读书 , 不要等到失去之后才后悔 , 因为太晚了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客观上来讲 , 这副对联水平并不算太高 , 但是凭借着多音字 , 一直流传至今 。 很多人都感叹一句 , 不愧是大教育家所写 , 水平就是挺高 。 看得出来 , 徐渭在教育孩子方面煞费心思 , 借助于这幅对联 , 表达出拳拳爱子之心 。 对于后人来讲 , 就是振聋发聩 , 对于日后各位家长有着很强启发 。
【爱历史】古代“最懒”对联, 下联照抄上联, 不料却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文章图片
这种还牵扯到·一点 , 就是中国文化 , 真的是博大精深 。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 , 对于诗词那是十分有研究 , 就是那种“咬文嚼字” 。 古代有“一字诗” , 文章稍微改动一下字 , 意思就整体给改变 。 留下不少经典故事 , 让后人十分感兴趣 。
唐朝世人贾岛原来写过一首诗 , 有那句“鸟宿池边树 , 僧敲月下门” 。 据说这句在那个“敲”和“推”纠结好久 , 贾岛一开始认为主人公把门推开 , 就用推来替代 。 但是后来文人墨客认为还是用敲好 。 有人喜欢写对联 , 何尝不是一种卖弄文采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