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皇帝管不住自家人?为了“齐家”,两宋皇帝其实已经很努力了

#宋神宗#托儒家之福 , “修身 , 齐家 , 治国 , 平天下”成为古时许多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 。 已立于万人之巅的有志君王更是如此 。
可也如“清官难断家务事” , 坐拥天下的君王在面对与自己存在血脉牵连的庞大宗室时同样存在种种不易 。 因而为了实现平天下的治国理想 , 曾经的封建帝王 , 譬如赵宋皇帝 , 就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
一、人口庞大的赵宋宗室
两宋享国祚约三百二十年 , 历经十八帝 , 拥有一个庞大的宗室并非什么怪事 。 但自北宋初年皇位兄终弟及之后 , 赵宋的宗室便不是“一个” , 而是“三个”:宋太祖赵匡胤之后代、宋太宗赵光义之世系 , 以及二人的弟弟赵廷美的后代 , 都算是赵宋的宗室 。
【爱历史】皇帝管不住自家人?为了“齐家”,两宋皇帝其实已经很努力了
文章图片
北宋前期 , 考虑到宗室的规模以及帝王对宗室的控制 , 赵宋宗室的三脉无论亲疏 , 皆只能居住在都城汴京而不可外迁 。 及至宋神宗 , 关涉宗室的政策开始放松 , 一部分远属宗亲得以有权搬离都城 。 但因为宗室长期依赖宫廷给养 , 事实上很少有宗室行使了宋神宗赋予他们的权力 。
可汴京虽在不断发展 , 但城中居住的终究不止赵氏一家 。 随着宗室人口“遍布都下” , 加之身份特殊的他们频频出现犯罪事件 , 曾做了好些年宗室亲王的宋徽宗便决意将宗室疏属迁去别处:宋太祖赵匡胤之后代迁居南京(今河南商丘);赵廷美之子孙迁居西京(今河南洛阳) 。
【爱历史】皇帝管不住自家人?为了“齐家”,两宋皇帝其实已经很努力了
文章图片
靖康之难后 , 先前移居南京的疏属又南徙至今福建泉州;移居西京的疏属则迁至今福建福州 。 加上最终定居新都城杭州的宗室 , 以及其他一些零散分居各地的疏属 , 赵宋宗室便呈现“大散居 , 小聚居”的分布 。
二、新旧结合的管理措施
尚在天子脚下时 , 规模仍小的宋初宗室多由帝王直接展开管理 。 血脉亲近、事务不多 , 皇帝又有唯一的最高决定权 , 赵宋宗室这一“小家庭”便还算运转得当 。
而因为皇帝本人就能处理绝大多数家事 , 北宋从前代继承而来的宗室管理机构宗正寺也就没有太大的工作压力 。 宗正寺主要负责宗庙、陵寝等地祭祀和保管皇族属籍 。 有职无权的宗正寺卿、少卿业多是兼职 。 且因为宗室人口有限而建国之初百废待兴 , 北宋宗正寺还一改以往只能由宗室子弟出任宗正寺官职的限制 , 先是将范围扩大到所有赵姓人士 , 后又完全放开 。
【爱历史】皇帝管不住自家人?为了“齐家”,两宋皇帝其实已经很努力了
文章图片
不过到了宋仁宗时 , 经过六七十年发展的赵宋宗室就不再是当初那个人少听话的“小家庭”了 。 人数众多的子弟 , 逐渐疏远的宗属 , 以及数量庞大的宗族事务 , 都要求宋仁宗以新的办法有效应对——大宗正司便应运而生 。
与宗正寺不同 , 大宗正司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赵宋宗族的机构而被寄予厚望 , 并延续至南宋灭亡 。 宋太祖、宋太祖世系下具有贤德的子孙被择优任命为大宗正事、同知大宗正事:他们不仅要直接统领大宗正司以处理宗室事务 , 还要以身作则 , 引导宗室向好发展......因而直到宋神宗重用锐意革新的王安石之后 , 大宗正司才开始接纳异姓高官以完善对宗室的监管 。
【爱历史】皇帝管不住自家人?为了“齐家”,两宋皇帝其实已经很努力了
文章图片
而在宋徽宗将大量疏属迁出汴京后 , 另一新兴的机构外宗正司也成为帮助帝王处理“家事”的又一功臣 。 外宗正司因迁入地不同而分为西外宗正司和南外宗正司 。 起初也是分别处理辖区内的一般宗室事务 , 并将重要事务通过大宗正司向帝王呈报 。 但在南渡后 , 两司因相距较近而产生联系 。 两司的官员每年都要相互往来 , 商讨工作 。 宋孝宗时还形成了双月将犯罪宗室子弟送往福州处置 , 单月则送往泉州的定式 。
【爱历史】皇帝管不住自家人?为了“齐家”,两宋皇帝其实已经很努力了
文章图片
此外 , 那些散居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宗室后代 , 平时主要受家族尊长的约束 。 只有在发生重大事务时 , 他们才会将事件通过地方机关呈送给前述各机构处理 。
三、奖惩兼备的兴旺之路
当然 , 只有机构还不行 , 帝王们要实现“齐家”的目标还需要完善的家规 。
一方面 , 特殊的尊贵出身赋予了赵宋宗室子弟一定的特权 。 除了能获得官方提供的婚丧嫁娶等方面的财产支持 , 在教育方面 , 两宋曾特设学校以针对宗室子弟开展宗学教育 。 科举入仕方面 , 宗室子弟在殿试之前单独成一列而不同一般参考人员竞争;殿试时虽一起试策但依旧遵照特定的另一套评判标准;多次落榜而年满四十者还可以通过中书奏裁而特加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