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含义,我们真正弄懂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中的名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至理名言。其中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还分别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
文章插图
但是,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名言本身的含义,及“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两个成语的含义,它们都可能与我们看到大多数辞书阐释的含义有差别。
文章插图
《大戴礼记》第六十五子张问入官篇写到:“……故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道以远,不责民之所不能。今临之明王之成功,而民严而不迎也;道以数年之业,则民疾,疾者辟矣。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统絖塞耳,所以弇聪也。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文章插图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所以一个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在治理百姓时,理想不可要求太高,目标不可设得太远,不要责求百姓干能力做不到的事。如果你用古圣先王成功的理想,来要求百姓即时达到,恐怕百姓要敬而远之,不敢欢迎了。你告诉他们长远未来的目标,百姓做得痛苦,当他们痛苦时,就要避开了。所以古来帝王的冠冕上,垂挂着一串串的玉,正为着警惕自己,不可看得太明察了;用棉絮塞耳,是为着警惕自己,不可听得太精细了。所以水太清澈,就没有鱼还能生存下去;人太精明,就没有人跟你做伙伴了。……”
文章插图
《大戴礼记》的作者是西汉末年的礼学家戴德(世称大戴)。根据语境看,他的文章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是取的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的意思。在相关的文段中,戴德就是要告诫为政、有德者,一定不要对百姓或别人太苛责、刻薄,对人或物的要求,一定不可太高。
文章插图
而现代汉语成语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是取了这种意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成语义,就是说,要求别人,坦荡无私、清正廉洁、清明纯净,不存瑕疵,不含芥蒂,坦诚、坦荡、无私甚至无我,就会招人反感、反对,就会没有伙伴、朋友。
文章插图
然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由于使用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所以,“水至清则无鱼”这句,会直接关涉“人至察则无徒”的语意,换句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应该会直接制约“人至察则无徒”的表意。
那么,正确、正确、深刻理解“人至察则无徒”的本义,就要从“水至清则无鱼”入手!
文章插图
如果单纯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水至清则无鱼”,至少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水太清”,没有营养;二是“水太清”,不利躲藏,不安全!无论是没有营养或是不安全,都必然会让鱼无法生存!
文章插图
如果用“没有营养或是不安全,都会让鱼无法生存”来比兴“人至察则无徒”,那么“人至察则无徒”,则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做人太抠甚至无能,不能带给别人利益、好处、保护,就不会有死心塌地的信徒、手下、下属。而“做人太抠甚至无能,不能带给别人利益、好处、保护”,和“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的意思,差别很大!
文章插图
当然,如果不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理解为使用了比兴手法,而是列举、类比手法,那么,“人至察”的“察”,表达的就应该是“观察”“审察”“洞察”的意思,那么这和“要求严格”的意思还是接近的。
文章插图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中老年人|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竟然会加速衰老?!
- 座谈会|《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