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手工豆面 豆面怎么做好吃


儿时的手工豆面 豆面怎么做好吃

文章插图
乡情散文:儿时的手工豆面
【儿时的手工豆面 豆面怎么做好吃】文:暖阳
“啧啧啧,天柱柱唉(临海话:怎么这样),豆面挂到嘴横边”,老婆在走廊里晒衣裳大叫 。原来是隔壁小孩又来串门,可能感冒,两条长长鼻涕悬挂着,时不时用舌头去舔一下 。我禁不住地问:你都说(东塍)豆面好吃,晓得怎样做?用什么做? 。她摇摇头 。
讲到做豆面不得不说其主材:番薯 。据我所想带番字(番薯,番茄) 洋字(洋芋,洋葱)等应该是从外国传来的吧 。七十年代番薯绝对是主粮,产量高,村里大人我晓得就有五个老婆用番薯糕换来 。当时小队要交公粮,只种稻麦 。我家十三口人吃饭,只靠我爸.叔.小姑三人在队里撑工分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入不敷出,年年倒挂 。农闲时叔就在(坑头凹)垦出好几块山地变成自留地,种上番薯来添粮充膳 。
蕃薯生命力是非常强大,把地里垄爬好,随便用什么擢个小洞,放上刚剪的无根藤,滴点水就能活 。中间基本上不用管理,待小队割完晚稻就可以去掏了 。老爸在(前家)屋后山上挖了个番薯洪(窟),来保温储藏过冬 。其余都挑到家里刨番薯糕,番薯巾枣..其中最辛苦就是磨山粉(番薯粉,下同)做豆面 。
夜里县里广播用临海话播报:“”今天夜里到明天,晴到多云,临海海面东到东北风5到6级,阵风7级,最低温度零下2度” 。这就是做山粉最佳日子 。奶奶,妈,婶一起早挑着洗好番薯到打米厂把它打碎 。爸和叔背着豆腐桶去前门溪放好,撑上三角架,铺好过滤网(饭巾布) 。不一会,妹跑过来:番薯打好都担来了 。就这样一人舀水,二人拽着绳子来回抖动,网上番薯渣担回家喂猪,下面就让它自己沉淀 。
我以为这样就大功告成,过2天我妈说做豆面还有一个关键东西叫“”糨”,可能应该是“冷饭娘”(当时每餐都要留剩饭做娘,等下餐烧时再倒进去),或是做馒头酵母之类效果吧?她把上面水倒掉,妹扶着桶岸“”哥,走来看,雪白粉嫩照人眼,百雀灵雪花糕一样白”妈从中间挖了几斤拿回家再过滤几次就是糨 。
十一月下旬夜里,院里几份人家约好,烧水的烧水,捏粉的捏粉,一切准备就绪等师傅 。做面师傅实际就是队里队长老七公,跟我台里只隔一堵墙 。只见他手里拿着(海碗)大漏斗,小木槌 。脱掉外套,戴上衫袖头套,口里言言有词 。”开始”,右手把放在捏粉桶里山粉放在漏斗里,可能调得有点稀,基本上没用过小木槌 。一条条匀称“地悬落在沸水中,像莲花旋转,煞是好看 。一人用长竹箸从锅里捞出来,团箕,大箩放在桌下,一箩好了,马上送到外头挂在竹杆上 。
这样开心夜里,肯定少不了我们同台里这帮捣蛋鬼 。心悦不知夜寒,这家瞧瞧,那头跑跑 。对门(敬甫公)家以做好猪肉豆面碎等老师收工吃饭,热闹不亚与小队里斗摁(聚餐) 。只有我爸眼气白,不会喝酒只能跟我们坐一起 。
唉!写到这里不禁长叹一声:往事只能回味 。袁枚诗云:”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虽也感叹老杜笔下老翁老妪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但他们总有平虏回头日,石壕村仍依旧吧!而我的家乡呢永远永远沉没在历史长河里 。难怪以杜存满老师为首乡贤发起倡议:我们这一代要用文字和照片来纪念我们热恋的故乡,让移3代知道自己的根在哪 。近来在这帮人努力下市政府立项建库区纪念馆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 。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 。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 。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