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定价能力面临大考 银行定价能力

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实质落地阶段 。央行日前正式发布公告,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按照央行的部署安排,多家银行已经将贷款的定价锚从此前的贷款基准利率转换到市场形成的LPR 。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无疑将对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短期内贷款利率下降会对银行的息差、盈利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整体影响有限可控 。长远来看,息差收窄将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带来较大挑战 。银行亟待提高自身的定价能力,同时进一步降低对利息收入的依赖 。目前来看,零售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 。
多银行加速“换锚”
新的LPR形成机制公布之后,各家银行已经陆续行动起来,将贷款的定价锚从此前的贷款基准利率转换到市场形成的LPR 。
根据央行的要求,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定价基准 。存量贷款的利率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 。各银行不得通过协同行为以任何形式设定贷款利率定价的隐性下限 。
浦发银行表示,作为新LPR机制的18家报价行之一,目前已在系统改造、模型优化、合同调整、规章制度修订、宣传途径及其他方面立即部署和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完成央行关于LPR推进的各项要求 。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日前则宣布已与多家企业客户达成首批参考新LPR定价的贷款 。此批贷款总额近1.5亿元人民币,主要面向华北、华东、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民营企业,涵盖贸易融资、循环贷款等不同类型贷款 。该批贷款将参考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2019年8月20日发布的新LPR定价 。
平安银行也表示,在LPR形成机制改革后,迅速落地挂钩LPR的人民币贷款及利率互换产品,帮助客户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提供风险对冲方案 。由于目前大部分银行的内部转移定价(FTP)为固定利率,此次LPR改革推出后,平安银行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研究内部FTP调整方案,反复论证过渡期实施规划,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平稳过渡 。
据了解,央行近日已对银行新发放贷款应用LPR情况设定了考核时点及具体目标 。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中,应用LPR作为定价基准的占比不少于30%;截至12月末,上述占比不少于50%;截至明年3月末,上述占比不少于80% 。考虑到地方中小银行定价能力有待提高,上述“358”考核目标初期不针对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信合作组织、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中小银行 。另外,央行将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通过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否则在MPA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
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利率传导效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目前这种效应已经有初步体现 。8月20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首次发布了新机制下的LPR 。其中,一年期LPR为4.25%,较原有LPR小幅下降6个基点,较原贷款基准利率下降了10个基点,五年期以上LPR为4.85% 。
业内人士表示,6月下旬以来,伴随中小银行流动性紧张情况逐渐消退,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下行,但由于流动性出现分层,中小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仍居高不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未整体改善 。在LPR形成机制完善后,预计贷款利率将对前期市场利率的下行予以更多反映,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将有所下行 。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实际情况看,LPR只下行了6个基点,未来如果MLF(中期借贷便利)继续调整,可能会引导LPR继续下降 。不过,他表示,由于LPR报价受到银行资金成本、资本成本、操作成本、风险成本等多个因素影响,而风险成本在经济下行期很难收敛,预计LPR报价难出现非常明显的快速下降 。
息差影响短期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贷款利率的下行意味着银行存贷款息差将进一步收窄,对银行的盈利能力无疑将产生一定影响 。
据了解,多家银行已对新LPR机制实施的影响进行了测算,并提前针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了战略规划和经营策略上的调整 。大多数银行认为,目前整体来看对银行财务上的影响不大 。
四大行中,工行、建行、农行新发放贷款中运用LPR的比例分别已经达到48%、56%及50%以上 。农行副行长张克秋表示,经过测算及压力情景测试可看出,LPR形成机制改革在今年对农行财务方面的影响不大 。“明年农行会在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基础上,确保财务收支在同业可比的合理区间 。从目前情况看,客户对政策调整的反应较为平稳,可接受程度比想象中更高一些 。”张克秋表示 。而据建行首席财务官许一鸣估算,LPR改革预计下半年将影响建行净息差1至2个基点,“如果将存量贷款也考虑上,明年对净利息收入影响的规模可能比今年大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