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万英魂宣告精忠报国仍是国人最高价值



加勒万英魂宣告精忠报国仍是国人最高价值

文章插图
2月19号是一个举国悲痛的日子,这一天我们是正式公布了几个月前,那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中的伤亡情况 。
我方一共牺牲了4个人,重伤一人,重伤的是团长祁发宝,营长陈红军、三名战士福建南平陈祥荣、河南籍的两位肖思远、王卓然壮烈牺牲,我们应该记住他们 。
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话题,以前看到台湾媒体评论说,解放军因为独子化可能容丧失战斗力 。他们是想当然的这么认为,现在参军的都是90后乃至00年后,是独子化的,会让解放军很惜命 。
加勒万河谷事件的英魂们用事实在宣告:保卫祖国、报效祖国,仍然是中国国人的最高信仰 。他们是用生命去践行这一点,我们听到这个事迹之后,我们也是举国悲痛、同仇敌忾 。
我是看到了对河南籍两位英雄家属,他们父母的采访,而且他们都是农村的 。
王卓然的父亲,他是流着泪说,孩子牺牲的很值得,因为是为人民牺牲,为祖国牺牲 。我想他是发自内心的这么来说的 。还有一个就是肖思远的母亲,也讲保卫祖国是她儿子的职责,敌人来了,应该不能后退 。
保家卫国、报效祖国是中国的最高价值,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之一 。我们知道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
同样,在支援武汉的时候,当时是这个疫情刚刚爆发出来,其实大家也是不知道它多么的危险 。我们讲“逆行”,全国去支援武汉 。因为他们穿着防护服不好辨认,都会在上面写上一些标记,或者写上他自己的名字 。其中有一个很年轻的护士写的“精忠报国”,这是一种信念 。
精忠报国报效祖国,是中国传统的一个理念,岳母刺字的典故理念来源,如果我们去追溯历史的话,这个是非常的古老的 。古老到什么时候?至少在春秋时期,这种概念是已经非常成型了 。
春秋时期,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华夷之辩” 。那时候,我们已经在遭遇蛮夷的入侵,当时主要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 。我们再回顾历史,中国周期性的遭遇蛮夷入侵,是从黄帝时期开始,我们都知道黄帝大战蚩尤,仔细去分析经典中所记载的蚩尤的特征,就会发现蚩尤就是属于这种游牧民族,属于蛮夷之列 。那么与之大战的黄帝就是代表华夏一族 。
【加勒万英魂宣告精忠报国仍是国人最高价值】春秋时期是中国遭遇新一波的蛮夷入侵时期,所以出现了这种“华夷之辩”,它的核心是什么?其实它还不是一个疆界的问题,不是一个边境的问题,不是一个主权的问题,它不是一个利益的问题 。华夷之辩的核心是文化,是义利之辩 。我们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义”,“义理”,我们是“义”,然而蛮夷是没有义理的概念,不讲义它只讲利,就是蛮夷有利而无义,唯利是图 。
我们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义理,我们讲义,同时我们不否定“利”,但是在义利之间义是本,利是末,义是体,利是用,所以如果有冲突的话,一定是舍生取义 。孟子这句话,舍生取义,这个“生”是最大的利 。如果说我们追求利益,那么活着是最大的利益 。但是在和“义”有冲突的情况下,我们要舍生取义 。孔子也讲“杀身成仁” 。
“华夷之辩”的核心,区分华夏和蛮夷,回答为什么要保卫我们华夏?为什么要保卫我们中国的问题 。答案是我们保卫的就是这种义理文化,保卫华夏,就是保卫华夏中国,就是保卫义理 。
中国的文化、文明就是义理的文化,义理式的这种文明 。同时,我们的国家也是个义理式的国家 。华夏就是一个国家,我们传统上的“国家”的概念,在早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像现在我们所定义的,不是一个主权和边界的问题 。“中国”的含义,“华夏”的含义就是个义理:“中国”就是义理,“华夏”就是义理 。“中国”就是“义” 。所以我们说保家卫国,在“中国”意义上保家卫国,保卫我们中国,就是保卫“义” 。报效祖国就是报效义理 。
实际上,我们说“忠孝”国家,我们为国捐躯,它的最根源就是来自孔孟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持着这种精神,在国家利益面前,我们可以牺牲生命 。国家利益之于个人生命,国家利益是义,个人生命是利 。
我们一定要理解这一点 。
所以这个问题是义理的文化,我们义理为核心,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我们是可以牺牲生命的,我们是可以杀身成仁,我们是可以舍生取义的 。到国家的层面,尤其是在文明冲突的层面,就是报效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