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病形影不离,睡不好特“伤心”,血压多半下不来( 二 )


本文插图
睡眠是否正常 , 需追溯整个睡眠变化
失眠是最为多见的睡眠异常之一 , 在一般人群中也普遍存在 , 并以慢性失眠症多见 。 在普通人群中 , 失眠的发病率为4%~48%;在符合失眠症诊断的患者中 , 有31%~75%罹患慢性失眠症 , 其中2/3以上的患者病程超过一年 。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 除了分析患者的主诉外 , 还有较为确切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生物化学检验手段、生理电学检查手段等 。 而睡眠异常的判断更多地来自于患者的主观感受 。 所以 , 当患者描述当前存在睡眠困扰的时候 , 通常还需要说明整个睡眠的变化情况 , 即从什么时间开始出现了睡眠障碍或异常 。 下表用于和患者的睡眠情况作比较 。
#心血管病#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病形影不离,睡不好特“伤心”,血压多半下不来
本文插图
睡眠正常的客观标准
入睡快 , 一般来说15分钟左右即可入睡 。
睡眠深 , 不易惊醒 , 即使了 , 5分钟左右后又能入睡 。
睡眠的时候 , 无噩梦、惊梦现象 , 猛然醒过来以后很快忘记梦境 。
起床以后精神状态很好 , 没有疲劳的感觉 。
白天工作效率高 , 没有睡意 。
睡眠时间成人一般在6~8小时 , 无长期过少(少于5小时)及睡后不适感 。
当然 , 这一标准虽然较为客观 , 但是真正判断时还是需要考虑个体的差异性 。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于睡眠量表和睡眠电脑监测获得更为准确、直观的睡眠数据 , 将其作为临床判断的补充依据 。
#心血管病#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病形影不离,睡不好特“伤心”,血压多半下不来
本文插图
引起睡眠障碍的行为和认知
不良的睡眠习惯:
睡眠之前过度使用智能手机 , 或从事容易引发人体兴奋的活动 。 如熬夜看刺激、精彩的视频等 , 不仅不利于睡眠 , 也让整个机体得不到休息 , 危害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
认知偏差:
个体相关的认知模式存在偏差 , 如对原发疾病本身相关的过度担心 , 以及反复思虑不愉快的事情等 , 容易导致睡眠不足或睡眠异常 。 这种过度担心状态如果不能发生转变 , 可能就会发展成失眠或焦虑 。
临床常见的失眠形式
睡眠潜伏期延长:超过30分钟才入睡 。
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 , 或凌晨早醒 。
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 , 多梦 。
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小时 。
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
#心血管病#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病形影不离,睡不好特“伤心”,血压多半下不来
本文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