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京剧“梅兰芳时代”能否重现?( 二 )
梅兰芳的成功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 他并非先知先觉 , 却不期然走了一条特别正确的路 , 那就是在时装戏兴起的大潮中 , 毅然回归古典美学 。 其实 , 梅兰芳一度也受到时装戏的风潮影响 , 演了《孽海波澜》、《一缕麻》这类时装戏 , 可是他很快意识到 , 尽管这些剧目也会有观众 , 但是他的技术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 那些半路出家的人演时装戏也能像那么回事 , 和这样的演员相比 , 梅兰芳从小接受的训练 , 他的艺术功底得不到充分表现 , 就显不出高人一筹 。 他要找到一条扬长避短的道路 , 于是回到古装戏 , 因为古装戏的表演 , 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积累 。 古典美的展现需要涵养和积累 , 这恰恰是当时的一般坤伶做不到的 。 为了充分展现戏曲古典美 , 1915年前后 , 他开始拜北京昆曲界的前辈为师 , 学习昆曲表演 , 重新系统地接受昆曲的表演艺术训练 。 这段学习经历 , 是他在1918年以后真正成为一代艺术名家甚至大师的关键 。
在这个阶段 , 他的身边聚集起了以冯耿光和李释勘、樊樊山为代表的一大批热爱梅兰芳艺术的名家 , 人称“梅党” 。 他们对梅兰芳的美学走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为他专门编写和改编了《天女散花》、《洛神》、《贵妃醉酒》、《黛玉葬花》等一批日后成为他代表剧目的古装新戏 。 古装新戏的出现是梅兰芳古典美学风格确立的标志 。 它们一方面不同于时装戏 , 在服饰装扮上充分考虑到了展现京剧表演技法的魅力 , 发挥戏曲表演的优势 。 举例而言 , 时装戏里的服装没有水袖 , 很多优美的表演身段就没有着落 , 演员表演的美感就不得不大打折扣 。 穿上古装 ,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就灵动了 , 就知道该怎么表演才能令观众痴迷了 。 另一方面 , 他的古装和原来的京剧装扮又有所不同 , 在头饰和化妆上做了重新的设计 , 更能凸显梅兰芳魅力 。 此外 , 从民国初年开始 , 梅党中如张厚载等优秀的文化人就在各个媒体上撰文 , 从古典艺术的角度来阐释梅兰芳表演艺术的魅力 , 这当然会对公众产生很有效的引导 , 让大家把对他的期待集中在古典美上 。
在那个社会潮流都导向西方文化艺术的时代 , 梅兰芳却反其道而行之 , 致力于展现古典美的魅力 , 得到了内心深处对传统艺术有深厚感情的千百万观众的接受和热爱 , 成为一个喧嚣动乱时代里社会各阶层对传统美学深刻的情感记忆和依恋的投射对象 。
这种文化选择 , 是他在那个时代超越同行的关键 。 很少有人走这条路 。 余叔岩、杨小楼演的传统戏也穿古装 , 但他们是在不自觉地延续前辈做的事情 , 而梅兰芳有更为自觉的选择 。 因为在那个时代 , 他其实有很多路可走 , 表演时装戏 , 一时也有可观的票房 。 但是他主动选择了回归 , 没有被流行裹挟 。 他没有成为市场的奴隶 , 而是做了市场的主人 。 从梅尚程荀四大流派来说 , 他是最明确地坚持以古典美见长的美学道路的大师 。 端庄 , 雍容 , 平和的美学风格 , 在他身上表现得最突出 。
回到古典美而赢得了市场 , 这就是梅兰芳时代的核心特征 。
我们当然要强调对传统文化有更多温情与敬意 , 然而 , 更需要大量一流的剧场演出把观众吸引到剧场中 , 让更多人有机会感受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无比魅力 , 借此理解它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的价值 。
【「早安京剧」京剧“梅兰芳时代”能否重现?】文汇报:在分析了梅兰芳为什么在当时可以开辟属于他的时代之后 , 我们来看看今天可以复制梅兰芳时代吗?
傅谨:以今天的时代来说 , 第一 , 复制和回归梅兰芳时代非常必要 。 刚才我们说到 , 梅兰芳时代就是一个戏曲有征服力的时代 。 这种征服力的基础是什么?就是在全社会的认知里 , 都将戏曲作为本民族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 , 以之为荣 , 传统戏曲的演出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尽管西方文化艺术同样可以有很多喜爱者 , 但是大多数人在内心深处不可能对传统艺术有疏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