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万箭齐发居然有这么大学问

三国杀“万箭齐发”居然有这么大学问
【三国杀万箭齐发居然有这么大学问】这张锦囊牌本身也没什么好讲,到是他的引文很有意思“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这首诗是苏轼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的最后一句,该诗由五个部分组成 。
字面翻译是:怎么才能得到吴王夫差的三千名全副武装的弓箭手,一箭射下去把潮水都给打退了 。看着感觉挺牛的,很有气势,但仔细想想他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为啥要去射潮水?
实际上这句包含两个典故一个是吴王夫差的水犀军,一个是后唐武肃王钱镠liú射潮 。
我们先说后者《吴越备史·武肃王》:“ (开平) 四年……八月始筑捍海塘,王因江涛冲激,命强弩以射涛头,遂定其基 。”《十国春秋·卷七十八武肃王世家下》里也有记载 。
钱塘江大潮自古就非常凶猛,钱镠要避免大潮给沿岸带来损失就要来筑堤坝“治潮” 。他下令弓箭手向潮水射箭,射完后恰好潮水有点退落,当时迷信的老百姓们就以为这是钱王钱镠的神力,都能“打败潮神”了那多了不得,大家就信任并追随钱镠了 。之后钱镠就带领大家修建堤岸防止水患 。“射潮”一词形容勇猛又有人定胜天的意思 。
吴王夫差没有去射潮水,只是勾践说,吴王夫差有兵力10万3千名(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十万为亿)夫差只关心兵力足不足而不关心这些士兵是否有荣誉感和羞耻感 。我的虽然兵力没吴王多,也不希望士兵们拼死作战,我只要大家有前进冲锋的荣誉感和做逃兵的羞耻感 。然后越国上下相互激励,大家万众一心打败了吴国,夫差派人求和 。
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看到钱塘江大潮有感而发所写 。诗中涉及的典故很多了,最后这一句诗人把两个典故合并在一起加上整首诗上下文的意思,简单理解就是作者想表达人虽能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但天外有天不要忘记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品一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

三国杀万箭齐发居然有这么大学问

文章插图
三国杀万箭齐发居然有这么大学问

文章插图
三国杀万箭齐发居然有这么大学问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