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风云#公元668年 , 大唐名将李勣平灭骄纵狂傲的高句丽 , 凯旋回国后就一病不起 。高宗李治命御医诊治 , 李勣却抗旨道:“我本一农夫 , 遇明主建功已满足 , 何必苟活!”
李勣虽说得视死如归 , 可谁不想多活几年呢?之所以寻死 , 不过是为了家族作出的牺牲罢了 。
这次率军覆灭高句丽 , 可以说他是功高太宗皇帝李世民了 。(三征高句丽 , 未竟全功)
自古功高震主者危 , 李勣在军中的威望 , 在大唐的功劳都至巅峰 , 自认能力远低于太宗的高宗皇帝自然忌惮万分 。
李勣75岁了 , 在古代已经是难得的高寿了 , 与其再活几年让帝王猜忌 , 何不一死为子孙留些恩荫?
于是 , 他面对御医说得慷慨悲壮 , 就是通过他之嘴 , 传到高宗耳中 , 以宽慰皇帝之心 。
不到一年 , 李勣于家中含笑病逝 。唐高宗悲哭辍朝 , 不仅追封李勣官爵 , 还下旨参照卫青、霍去病的例子为他建造陵墓陪葬于昭陵……唐初 , 能得到此殊荣的 , 仅有战神李靖!
在3000年的历史中 , 功高震主却能善终之人极其稀少 , 可见李勣高明的处世之道 。在《智囊全集》中举了几个例子 , 让后世之人可以借鉴:
1、明哲保身 , 不参与皇权之争
《智囊》记载:在唐朝历史上举足轻重的”玄武门之变“发生前 , 长孙无忌等人“日夜苦劝李世民诛建成、元吉” 。李世民拿不定主意 , 便遣人问于灵州大都督李靖 , 结果是“靖辞”;再问于行军总管李勣 , 同样得了个“勣亦辞” 。
两位当世大将同时选择了沉默 , 可见其超凡的智慧 。因为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 , 以二人的本事 , 并不用靠”从龙之功“上位 , 不管谁当了皇帝 , 最终还是要用他们带兵打仗 。既然如此 , 何必要冒着族诛的风险 , 去搏一个肯定能到手的富贵呢?
2、不得不选时 , 站队强者
公元655年 , 唐高宗李治打算废除王皇后 , 改立武媚娘为皇后 。让他没想到的是 , 只是走露一点风声 , 便引得满朝文武的大力反对 。
不仅一直支持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大唱反调 , 甚至一向衷心的大臣褚遂良在朝堂磕血 , 以”告老还乡“相逼 。
唐高宗气得暴跳如雷 , 可他性子懦弱 , 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 急切间只能问计于李勣 。李勣本不想参与此事 , 已经称病修养 , 可架不住唐高宗一直询问 , 只能表态 。
《智囊》记载:“陛下家事 , 何需问外人?”仅此一句 , 让高宗龙颜大悦 , 也让武则天记了他一个大大的人情 。
3、任劳任怨 , 绝对服从安排
公元649年 , 李世民自知不久于人世 , 便教导李治道:“李勣有大才 , 你现在的威望镇不住他 。我会将他外放 , 他若离开 , 你将来施恩召回 , 可放心用 。若他有怨言 , 徘徊不去 , 我就下旨处死他!”
没有任何过错 , 就被莫名其妙地贬到穷乡僻壤 , 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了 , 想为他求情 。
可李勣是怎么做的呢?《智囊》记载:“受诏 , 不至家而去 。”
什么意思呢?李勣接到了圣旨 , 连家都没回 , 直接就离开京城上任去了 。
【战争风云公元668年,大唐名将李勣平灭骄纵狂傲的高句丽】李勣轻描淡写地就化解了一场杀身之祸 , 就是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 也把太宗之心猜得透彻!
“纷争者不胜其祸 , 辞让者不失其福” , 想要悟得大道理 , 拥有大智慧 , 为人处世还得向古人多学习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 【历史故事】公元前194年,吕后用鸩酒害赵王,“鸩”是今天的什么动物?
- 手游买量风云录 风云录手游
- 手游买量风云录
- 夜谈俄乌危机!俄乌战争
- 3D美少女冒险手游
- 战争前线,距离这里只有一万多米
- 【历史故事】老照片 朝鲜战争的普通民众 可怜的朝鲜老百姓
- 战争赌徒山本五十六
- 有勇气去追求校园风云人物的星座(图文)
- 刚刚上映的,这部俄罗斯战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