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凌风#太子的“教育”谁来负责?聊聊南北朝时期受“重视”的东宫侍读者( 二 )
侍读对象由太子及贵族发展至皇帝本身
皇帝最初设立侍读者的本意是为了让太子受到良好教育 , 从而使其能够担当起统治天下的重任 。 但这种培养方式并非也逐渐被一些宗室成员效仿 , 贵族及大臣也开始采用侍读这一制度来达到教育后代的目的 。 在南朝时期曾担当过侍读者的有十三人 , 其中只有三人为东宫侍读 , 另外十人则为宗室贵族的侍读 。 而我们也可以从这一现象中发现侍读制度在南朝时期的流行程度 , 正如《资治通鉴》中所说:诸王有侍读 , 掌受五经 。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皇权旁落的本质 , 内忧外患之下 , 皇帝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接班人更加成为重中之重 。
文章图片
东宫太子
北朝则与南朝有所不同 , 不仅太子、贵族有侍讲者 , 通常皇帝本身也会配备一位侍讲者 , 如北齐时的张雕就曾在”值帝侍讲马敬德卒 , 乃入授经书 。 帝慎重之 , 以为侍读 , 与张景仁并被尊礼 , 同入华光殿 , 共读《春秋》” 。 但值得一提的是 , 皇帝为自己设立侍读的原因却并非只是单纯的为了学习知识 。 如周武帝还曾经是鲁公时 , 便曾使“专精好学 , 略涉经史”的皇甫绩为自己的侍读 , 以显示自己想要成为皇帝的野心 。 另外 , 皇帝设立侍读还是为了向民众展示一种虚心爱学的良好形象 , 并无太大的实际作用 , 侍读也因此在皇帝身边逐渐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存在 。
侍读者从他官兼任到选拔专门的人才担当《魏纪》中有着这样的记载:司马懿为太傅、以爽弟羲为中领军、训为武卫将军、彦为散骑常侍、侍讲 。
散骑常侍为皇帝侍从 , 其主要职责为规谏过失 , 备皇帝顾问 , 并骑马散从 , 为皇帝日常出行做好准备 , 其工作不可谓不繁忙 。 但就算如此 , 他也要兼任侍讲 , 这可以反应出两点:其一 , 侍讲这一职务较为轻松 , 无需花费大量心思;其二 , 侍讲在早期并不需要靠专门的文学类人才去担任 , 只要对朝政之事有所熟悉便可 。 而这样的结果自然是侍讲在对太子教育的过程中无法发挥到应有的文化熏陶作用 , 太子的文化水平也很难达到一个令皇帝满意的程度 。
但在南北朝时期 , 随着侍读成为一种正式的职官 , 对侍讲者的挑选也成为了统治者十分慎重考虑的事情 。 首先便需要精通儒家六艺 , 如贺革“少通三《礼》 , 及长 , 遍治《孝经》、《论语》、《毛诗》、《左传》 。 而起家晋安王国侍读 , 兼太学博士 , 侍湘东王读” 。 除开在文学上的造诣要求极高 , 对侍讲者品德上的要求也是丝毫不低 , 如南朝宋高组就曾明确提出只有“文学俱长兼有行者”才可以成为侍读 。 而作为中国历史上门阀制度最为盛行的时期之一 , 侍讲者的出身与门第也是统治者十分看重的一点 。 纵观作为太子侍读的人 , 即便不是名门望族 , 也至少是鼎食之家 , 而寒门出身者则极少 。
文章图片
博文多学者在侍从讲读制度的发展下 , 南北朝有何获益?
虽然在南北朝时期对侍讲者的挑选十分严苛 , 要求也非常人所能达到 , 但终归有人能够脱颖而出 , 自此过上高官厚禄的生活 , 如北齐后主就将马敬德当作自己的师尊 , “拜国子祭酒、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瀛洲大中正” 。
又因为侍讲者每日陪伴在太子身边 , 与太子感情极为深厚 , 待到其登基成为皇帝后 , 对侍讲者在朝政上的建议也会多加考虑 , 这对想要实现自身政治抱负的人来说 , 无疑是一条十分便捷的道路 。 除此之外 , 这种侍从讲读制度在宗室中的大量流行与普及 , 会整体提高当权者的知识水平 , 不仅使统治者本身的国家治理能力有所加强 , 还为其提供了大量可信任的人才 , 更加巩固了本朝的统治 。
- 太子妃谈娱乐东华不算啥,他才最偏心,三生三世枕上书:6位为凤九打架的神仙
- 太子妃谈娱乐举止风流配不上公主,清平乐:曹评“白月光”人设大改变渣男
- 『赵国』五阿哥永琪墓被发现,事实证明乾隆太子人选是永琪,传言被证实
- 嘻哈快乐人生你什么时候才能发现,你儿子是你弟弟,12岁能当爹?太子司马衷
- 『唐太宗』明明李建成才是太子,为何有能力的人,却都去投奔李世民
- 夜谈史书却为何选赵禥做太子?全怪他私心太重,宋理宗为人精明
- 历史边缘他为何要策划荆轲刺秦王?,燕太子丹与秦王嬴政曾经是难兄难弟
- 文化原始人刘备为何不立刘封为太子,他是不是傻?,刘封全方位碾压刘禅
- 海贼说历史狸猫换太子的真相是什么?刘娥替丈夫宋真宗背了千年的锅
- 郁黎话史 荆轲被逼,《荆轲刺秦王》:荆轲刺杀嬴政真相如何?太子丹私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