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腾讯公司商业顾问刘润老师正在做一场演讲,突然举办方上台跟他说,警察来了

一天 , 腾讯公司商业顾问刘润老师正在做一场演讲 , 突然举办方上台跟他说 , 警察来了 , 演讲不能进行下去了 。
原来会场聚集的人太多 , 会场周围也挤满了围观的人群 。
之后 , 刘润来老师在举办方的安排下安全离开了现场 。
到底是怎样一场演讲 , 竟然聚集了这么多人 , 不愿意离开呢?
原来 , 刘润老师参加的是一场名为“商业社会底层逻辑”的主题论坛演讲 , 太多人看好这个话题 , 生怕错过了这个发财的机会 ,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
刘润老师在他的著作中指出:人性只涉及两点 , 生存和繁衍 。
读到这里的我 , 突然有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快感!
一个看似无比深奥的哲学问题 , 结果被他一句话说明白了 , 而且还回归到了生理问题 , 着实是一语中的、精辟无比 。
刘润老师认为 , 如果教会读者所谓的各行业的“干货” , 只是“授人以鱼” , 一旦环境发生了变化 , 这些“干货”就失灵了 。
刘润老师最大的本事 , 就是一针见血直达问题的本质 。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底层逻辑》 。
这本书讲述的是整个世界运营的底层逻辑 , 其中涉及到人性、人生、商业等多个领域 , 深刻地剖析了很多现象背后的本质 。
第一 , 关于人生;
《底层逻辑》里面有一个主题:一个人心中 , 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
看完非常非常震撼 。
一件事的对错 , 有三个思考的角度:法学家角度、经济学家角度和商人的角度 。
坏人A诱骗好人B进入C的没有锁门的工地 , B失足摔死了 。这是谁的错?
法学家的角度会说:A的错 , 证据确凿 , 蓄意谋杀:这是从“评论事实”的角度出发 。
经济学家角度会说:C的错!C没有把工地门锁好 , 惩罚C能大大减少类似案件发生 , 因为A诱骗B的成本比C锁门的成本高:这是从“社会总成本”角度出发 。
商人角度会说:B的错 。不管让谁承担 , B都无法起死回生 , 他错在不该相信A:这是从“个体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 。
如果只是单纯评论事实 , 可以采用法学家的对错观 。
如果是政策制定者 , 可以选择经济学家的对错观 。
如果是事关自己 , 建议选择商人的立场 。
因为自己的损失最大 。谁损失大 , 就是谁的错 。
第二 , 关于人性:
《底层逻辑》中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在酒桌上 , 领导非要逼下属喝酒?如果不喝 , 就是不给他面子 , 就要大发雷霆 。
这本质上来说 , 启示是一种服从性测试 。
就是看你是不是无条件服从我 , 不管我的要求是不是无理的 。
只有你无条件服从我 , 日后的工作才好进行 。
第三、人生的洞察力:
《底层逻辑》中讲了一种概率思维:“从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比如 , 假设把95%的概率定义为成功 , 有一件事的成功率为20% 。是不是重复5次就能成功?答案是否 。
通过概率的公式计算 , 这件20%成功率的事情 , 需要连续做14次 , 成功概率才能到95% 。换句话说 , 把一件成功率为20%的事 , 你重复14次 , 大概率能成功 。
个人或企业要取得成功 , 要具备底层逻辑 , 最终要形成商业的闭环!
普通人:思维碎片化 , 完全没有逻辑 。
低阶人:思维没有闭环 , 思考有一定逻辑 。
中阶人:思维有闭环 , 思考有逻辑 。
高阶人:能跳出现象看本质 , 找到事物运行的规律 ,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开悟人:始终保持犀利的眼光和视角 , 不断打破自己 , 用开放的心态接纳一切人和事 。
第四 , 关于商业闭环:
1994年 , 一位深度思考者 , 决定开始创业 。他在纸上 , 写下了创业必须面对的一些变量:客户体验;流量;供应商;低成本结构;更低的价格 。
什么带来了客户体验?更低的价格 。谁都想用更低的价格 , 买到更多更好的商品 。什么带来了更低的价格?低成本结构 。成本低 , 价格才可能低 。什么带来了低成本结构?规模效应 。向供应商进更多货 。怎样才能向供应商进更多货?巨大的流量 , 足够的用户 。什么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更好的客户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