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技前沿」推动乳腺癌规范化诊疗向纵深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肿瘤患者 , 特别是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难度 , 同时也给医务工作者的诊疗工作带来挑战 。 ”如何推进乳腺癌创新精准诊疗关键技术向纵深发展 , 同时兼顾疫情防控与患者诊疗 , 帮助乳腺癌患者平稳度过疫情期 ,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徐兵河给出了答案 。
「医学科技前沿」推动乳腺癌规范化诊疗向纵深发展
本文插图
徐兵河教授
创新应用精准诊疗技术 治愈更多患者
1月10日 , 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徐兵河、马飞、孙强、袁芃、林东昕、代敏、王佳玉、张频、李青、张保宁等学者完成的《乳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5大奖项之一 , 具有极高的含金量 。 徐兵河介绍 , 创新诊疗要两头发力 , 要提升肿瘤早期诊断率 , 还要对晚期患者开展精准治疗 。
徐兵河表示 , 该项研究建立了超声结合X线乳腺癌筛查方法 , 显著提高了中国女性乳腺癌早期诊断率 。 但如果所有适龄女性都进行乳腺癌筛查 , 将大大增加医疗负担 , 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 于是 , 研究团队建立了乳腺癌风险模型 , 评估确定乳腺癌高发风险人群 , 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筛查早诊 。
【「医学科技前沿」推动乳腺癌规范化诊疗向纵深发展】同时 , 研究团队在精准治疗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 。 他举例 , 国际上最常用的乳腺癌药物他莫昔芬 , 在中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不仅药效常常不如人意 , 副作用也有所增加 。 这是因为中国人的CYP2D6基因遗传变异频率较高 , 影响他莫昔芬等药物的疗效 。 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 研究团队实现了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精准治疗 。 这些都被写入美国、欧洲、亚洲、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乳腺癌诊疗指南 。
徐兵河呼吁 , 未来要更广泛地创新应用乳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 , 让原创成果给广大女性带来福音 , 推动乳腺癌规范化诊疗向纵深发展 , 让乳腺癌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 , 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 。
疫情期间 乳腺癌患者面临多重风险
徐兵河表示 ,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 , 肿瘤患者免疫力普遍偏低 , 尤其在治疗期间 , 化疗或者其他治疗会降低人体白细胞 , 降低抵抗力 , 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 。 一旦感染新冠肺炎 , 演化到重症或危重症的概率极高 。 疫情期间 , 患者行动受限 , 不能外出就医可能延误治疗 , 以至于耽误病情 。 他强调 , 医院、医生既要全力以赴做好院内疫情防控 , 同时也要满足患者合理的诊疗需求 。 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 对规范化诊疗是考验 , 也是挑战 。
因地制宜 调整诊治策略
徐兵河建议 , 如果乳腺癌患者术后需要辅助治疗 , 不必过于着急 。 如果临床、病理和生物学检查提示患者预后较好、肿瘤生长缓慢或复发风险低 , 可适度延迟术后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 。
他强调 , 晚期乳腺癌患者已经出现肿瘤转移 , 要根据肿瘤负荷和转移速度适当调整治疗策略 。 对体积负荷较小和发展速度较慢的患者 , 可给予口服药物或单药治疗 , 必要时也可密切观察 。 如果肿瘤负荷大且出现有关症状(呼吸困难、明显疼痛) , 患者要尽快咨询相关专科医生 , 必要时到医院处理 。
“调整治疗策略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 ”徐兵河说 , 部分患者根据自身情况 , 如晚期乳腺癌患者或静脉化疗耐受性较差的患者 , 可以在主治医生指导下改用口服药物治疗 , 不必到医院进行静脉化疗 , 减少感染机会 。 如果患者必须到医院化疗 , 要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 , 必须戴口罩、量体温 , 医院药保证一诊室一患者 , 确保医患之间安全距离 。 外地患者到京后要进行14天隔离 , 如实报告流行病学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