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人如何起名

一般说来,傣族的孩子出生后,亲友们来祝贺、送礼,取名字时长子称岩,次子称衣,三子称尚,四子称赛 。长女称月,次女称衣,三女称安,四女称爱 。没有子女前都叫奶名,有子女后称某某他爹、某某他妈,如生了儿子取名岩保,其父被呼为波岩保、其母呼为咪岩保 。如生女儿取名月章,就称其父母为波月章、咪月章 。当有了孙子,进入老年后就不再叫某某他爹了,而是叫法名加一个布字,如:布娥、布罕、布干 。比如“岩”和“玉”其实不是姓,而是傣族人专用于区分男女性别的发音 。假设有个汉族人去西双版纳游览,住在傣乡招待所里,听见工作人员中女孩名叫玉香玉岗定、玉恩固,男孩名叫岩温岗、岩温龙、岩拉比,不免就产生出傣族的“男人都姓岩、女人都姓玉”的误会来 。
①乳名 。傣族父母给孩子起乳名,一般用傣文字母表示或者是用一些寓意美好的动植物名称、金银财宝名称表示,傣族人普遍信仰佛教,有的父母给孩子起乳名时,为求得佛祖保佑,就许愿将孩子给佛祖,为孩子取乳名叫“胆”,“胆”是傣语“奉献”的意思 。有的傣族家庭在新生儿出生时,要称一下孩子的体重,然后称一块与体重相同的盐巴,并用这块盐巴祭鬼,据说这样一来所有灾祸都由这块盐巴承担了,孩子从此就会吉祥平安 。过了秤的孩子就给起乳名叫“章”,“章”是傣语“秤”的意思 。
②僧名 。傣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便取僧名,通常男孩长到八九岁时都要送到佛庙里当儿年和尚,在寺庙中学习传统的本民族知识,进寺庙一年后就不再使用乳名,由寺庙中的长老或住持另取僧名 。僧名是在乳名的基础上取的,他和乳名有一定的联系,而所有僧名必然和佛教有关,所以取僧名前都要冠以特定的字 。如“帕”、“督”等 。
③还俗名 。是傣族男子结束寺庙生涯重归俗世后所起的名字 。在佛寺当和尚的男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继续做和尚还是还俗,还俗后就不能用僧名了,而必须另起还俗名 。傣族与许多别的民族一样,男女名字有别,但其区别的方式与汉族不同 。汉族并无严格的规格男、女必须各自起怎样的名字,而只是用名字阳刚色彩或阴柔色彩予以笼统的区别;傣族却对男、女的名字规定了具体的标志 。平民家庭的男孩的名字前必须冠以“龙”字,而女孩的名字前则必须冠以“玉”字;贵族家庭的男孩名前冠以“召”字,女孩则冠以“喃”字 。因此,傣族人的性别由其名字主不一目了然 。
④从子名 。傣族还实行从子名的制度,即一个人的名字要随其儿子乃到孙子的名字的变化而变化 。一对傣族夫妇有了长子或长女后,丈夫就在孩子的名字前冠以“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波”和“咪”分别表示父亲和母亲的意思 。如果其头生子是儿子,由于儿子的名字在其一生中要变更数次,如由小名到僧名到还俗名的改变,父母亲的名字也必须随之必变,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进庙当了和尚,父母就要在儿子的僧名前冠以“波”字和“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 。当孩子还俗,父母的名字又变成了孩子的还俗名前冠以“波”和“咪” 。如果有了孙子,不仅做父母的名字要随之改变,做祖父祖母的名字也要随着孙子的名字而改变,祖父、祖母的名字分别由在孙子的名字前冠以“波布”和“咪亚”构成,“波布”和“咪亚”是祖父、祖母的意思 。如果有孩子做了官,如村寨的头人等,这对于做父母的自然是非常荣耀的事情,这时,父母亲又要在儿子的官名前冠以“波”、“咪”作为自己的名字,表示自己是某某官的父母 。
旧时傣族人的名字中还有多种表示家庭出身的专用称谓,其涵义和作用与古代汉人用来“别贵残”的“氏”相同 。比如有人叫召盂香,有人叫召盂景哈,这个“召孟”就代表他是当地最高一级贵族的子弟;又如有人叫帕英达翁,有人叫帕坚塔翁,这个“翁”就表示他是当地次高一级贵族的子弟;而放在称谓前的“帕”字,则表示其人目前的身份是僧侣 。傣族姓氏“卡贞”或“怀郎”就类似汉族复姓氏中的“司马”、空”,原先是官名;傣族人“张铿”、“张坎木”等姓氏来自职业名称,就类似汉族中的“陶”、“巫”、“祝”、“卜”姓氏 。傣族与汉族姓氏的区别在于:汉族的“氏”后来与“姓”合流,成为“姓氏”的一部分;而傣族的“氏”则因为没有姓的缘故,流变成为“名字”的一部分 。这种现象,对于我们探讨历史上汉族姓氏由分权到合流的发展过程,也有参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