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大夫谈士大夫 士大夫什么意思( 四 )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末 。

  • 衰落——科举消亡
清末以来 , 社会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 , “士大夫”也渐渐变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
清末(19世纪末 , 20世纪初)政治在内忧外患中已经面临全面崩溃 。
科举制度在西学东渐的风潮中也越发显得落后 , 成了束缚人才的“瓶颈” 。
【从上大夫谈士大夫 士大夫什么意思】而被迫的开放 , 却让中国的读书人看到了新的知识和新的获得知识的方式 。
1905年9月2日 , 慈禧上谕明告:“著自丙午科为始 , 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
各省岁科考试 , 亦即停止” 。
这不仅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千年绝唱 , 更对中国的教育、文化产生了重大改变 。
“士
大夫”从此也成了一个空有“士大夫情结” , 而再也没有实际地位的历史名词了 。
“士大夫”对知识、文化、艺术的垄断也不复存在 。
  • 评价
士大夫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产物 。
事实上 , 士大夫即知识分子 , 在儒家学派定于一尊之后的漫长年代里 , 当然专指儒家学派的知识分子 , 有时也笼统称之为“读书人” , 当然读的是儒书 。
在专制社会的中国 , 他们以作官为唯一职业 , 所以更精确地说 , 士大夫即担任政府官员的知识分子 , 包括现职官员 , 退休官员 , 和正在苦读儒书 , 将来有可能性担任官员的人物 。
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又不是一个完全等同的概念 。
士大夫都是知识分子 , 但知识分子不一定是士大夫 。
士大夫专指那些以做官为唯一目的知识分子 。
十九世纪以前的中国 , 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很难区分开来 , 因为那时读书人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当官 , 只有极少例外 。
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与当官没有必然联系 , 但只要有机会当官 , 很少有知识分子会放弃这个荣耀 。
因此中国知识分子与士大夫在血统上是一脉相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