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同一个军迷朋友讨论起一件事,就是关于十大元帅的排名,对刘伯承元帅的第四位

前两天同一个军迷朋友讨论起一件事,就是关于十大元帅的排名 。对刘伯承元帅的第四位,朋友很不理解 。排后面的贺龙是南昌起义总指挥,还一手建立起红二方面军,陈毅则是新四军军长,三野司令 。看起来都不比刘帅差,甚至犹有过之 。为何刘帅排第四所有人都心悦诚服呢?
十大元帅的前三基本没啥争议,朱老总和彭老总是最早上井冈山的队伍,他们所合并创建的红一方面军也一直是红军的绝对主力,又一直担任人民军队的总司令和副总司令,资历明显高过其他人一截 。
第三位的林彪战绩在元帅中最为显赫,而且还有政治局委员、第二副总理这两个明显高于他人的职务在身 。
焦点就聚集在了第四位的刘伯承身上,这位被誉为中国“军神”的元帅,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今天简单聊下刘帅的四个“最” 。
一、最“狠”的元帅
这个狠倒不是对敌人狠,而是对自己狠 。1916年的丰都战斗中,刘伯承头部连中两弹,其中有一颗从右侧太阳穴射入,穿透右眼而出 。这基本等同于宣布了死刑 。
不放弃的战友将他偷偷抬进城里,找到了著名的德国医生威廉.阿曼,请求其为刘伯承做手术 。阿曼医生看了看这个只剩下半条命的战士,同意赌一赌运气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让他瞠目结舌,病人居然强烈要求不用麻药,理由是可能会影响脑部神经,自己将来还要指挥作战呢 。
就这样,阿曼医生在病人清醒的情况下,用手术刀一刀刀的清理着眼眶的腐肉,那声音如此刺耳,令人不寒而栗 。三个多小时后手术结束 。阿曼关切的问病人的感受,没想到疼的脸部肌肉都已经扭曲的刘伯承强笑着答道:“还行吧,割了74刀 。”阿曼难以置信,不由得连连感慨:“佩服,佩服!”
二、最雅的元帅
我军的将领,大部分都是工农出身,文化程度不高 。刘伯承是个另类,他虽然也家境贫寒,但是“学历”却很高,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
1904年,年仅12岁的刘伯承和父亲一起参加了清朝最后一次科举,竟然双双中榜 。要不是后来因为不满封建社会而弃笔从戎,他恐怕会成为一代大儒 。
刘伯承爱看书,尤其是历史和军事书籍,重庆图书馆中藏有一套他翻阅的《二十四史》,里面圈圈点点的密密麻麻,茅盾有一次同刘伯承聊二十四史,对他的独到见解佩服有加,当即决定送刘一套精装《二十四史》 。
刘伯承还是唯一一位在伏龙芝军校深造过的元帅 。他仅用半年时间就自学并熟练掌握了俄文,还将不少俄文军事著作翻译成了中文,以至于军校教官都怀疑他娶了一个俄国老婆,这不是学霸是什么 。
建国后,只有刘帅主动要求从一线军事岗位退下来,专心筹备中国自己的军校,实现自己教书育人的愿望 。从台前到幕后,这等高风亮节让人折服 。
三、最“俗”的元帅
刘伯承的俗体现在讲话上,其实是一种大俗既大雅的艺术 。让穷苦出身的战士们感到亲切,容易接受 。
对于生死,刘帅这样说:“自打从军起,我就做好了准备 。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 。”
战前动员鼓舞士气,他说:“我们一些干部怕这怕那,瞻前顾后,就像一些男人没有卵子,更像一些小脚女人,作为一个男人要勇敢,什么叫勇敢,勇敢的“勇”是男人头上安了一个矛 。那说明,勇敢关键在头脑,在思想!”
讲解战术时,就更生动了:“五个指头按五个跳蚤,结果一个都抓不到 。你拿一只手去捉一个跳蚤,就会把它捏得粉碎 。”
用最俗的话,讲最真的理 。这就是刘伯承的高明之处 。
四、最智的元帅
刘伯承用兵神出鬼没,没有常法 。他曾给部下讲过北周名将宇文宪的名言:“兵者诡道,去留不定,见机而作,不得遵常 。”
抗战时,刘伯承指挥一二九师迎击日军 。他率部在娘子关一带设伏,在七亘村痛击了日军辎重部队 。战斗刚打完,就接到情报,娘子关右翼的日军准备抄袭娘子关,而七亘村又是这次抄袭的必经之地,但是日军刚在这里遭到伏击,还会再来么?
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只有刘伯承斩钉截铁道:“会!”
七亘村伏击后的第二天,日军来收尸,刘伯承命令部队佯装撤退迷惑敌人,然后又悄悄回来再次设伏 。第三天,日军果然又大摇大摆的从七亘村通过,他们说什么也没想到,八路军会“故技重施” 。
这一次,日军又丢下了百余具尸体仓皇而逃,三天内在一个地点伏击日军两次,也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