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店9年后,没想到突然冲上微博热搜,丛平平一晚上都没睡好觉
作为“南京女孩开网店卖人生故事”的主角,此前开店的9年时间里,丛平平和她的“CY故事店”也曾出现在公众面前,但这一次却让她有些紧张忐忑。
丛平平在淘宝上开的“CY故事店”上架了两千多个故事,全部来自网友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这些故事可以被免费阅读,如果顾客被故事触动,可以自愿花1元钱拍下它。
在外界,故事店被描述成故事博物馆、现实版“解忧杂货铺”……但丛平平认为,自己并没有给予故事店更多,配不上这些称呼。她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会有压力。她在等待回归平静的日常:“汹涌的流量会让人不知所措,但我更希望故事店与大家是细水长流的陪伴。”
文章插图
▲在淘宝上,CY故事店有30多万粉丝
“阴差阳错”开店
给30余万粉丝带来感动
丛平平从来没想到,这个故事店有一天会火起来。
2012年,丛平平给杂志社供稿,有次跟编辑聊天时,她突然想到一个快速收集素材的方式——开一家类似讲故事或者陪人聊天的店。
“那不就像是深夜电台?你确定你能聊到你想要的东西吗?”编辑的质疑反而让她更坚定。于是,在淘宝上,丛平平的故事店开张了。她整理了身边人的故事,用图文形式放到商品详情页,还请摄影师朋友配了图。每个故事定价1元,但付款与否全凭自愿——读者可以为“感人”买单,也可以选择不花一分钱读完所有故事。
这样的开店形式太过“理想化”。丛平平收到过不少朋友的建议,告诉她如何引流付费观看,但她都拒绝了。直到现在,店内大多数故事仍是收入几块甚至颗粒无收的状态。“幸好这不是我的本职工作,不然我都没法生活。”如今,丛平平从事新媒体方面的工作,故事店一直都是抽空运营。
“很佛系的感觉。”丛平平如此评价自己,就连故事店的名字“CY”,也是她随手起的——源自丛平平和摄影师名字的首字母。
“如果知道它有一天会火,我肯定不会随便起名。”面对外界总对“CY”的含义不明所以时,丛平平解释为“创意”或者“诚意”。说到这里,她哈哈大笑:“其实是后来硬靠上的。”
她的佛系还体现在,对投稿没有什么要求,唯一的标准就是“真实原创”。她收到过科幻故事,也收到过小说,但她认为那些都不适合故事店的初衷和本意,“只要分享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就好。”
“真实性”怎么保证?这个问题从开店之初就始终存在,“总有人问我,你怎么证明?我说我没法证明。”丛平平提到“相互信任”,“寄存故事没有利益驱使,别人也没必要编造故事去骗人。”
来自陌生人的信任是支撑丛平平坚定走下去的动力,“对方把自己很重要的一段人生经历寄存在我的店里,我就要负责。”
她不想让别人有“回来时,你却不在”的失落感,她的淘宝店铺拥有超30万的粉丝。在新媒体时代,这个数字或许不值一提,也不会有太高热度。但丛平平却经常在评论中发现惊喜,“有个孩子说他初中的时候在这里留下了一个故事,现在他大学了,还会经常回来看看。”这让丛平平认定,总有那些默默无闻的人,需要故事店带给他们感动。
文章插图
▲近期上热搜后,来自粉丝的寄语
卖得最好的一个故事
引发9000多人付款和评价
故事店的运转一直都算顺利,开业第二天就有当地媒体采访人员联系了丛平平,外界第一次知道了“CY故事店”。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陆续有人给丛平平发来故事,寄存在店内。
店里卖得最好的一款故事,是第191篇,引发9000多人的付款和评价。
故事里的父亲是个瘾君子,败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把女儿和妻子赶出家门。这个姑娘怨恨她的父亲,但又可怜负债累累的他三天都吃不上一顿饭。有一次她在外地丢了钱包,证件、银行卡、现金全没有了,妈妈当时身处国外,她不得已打给父亲,希望能借到500元。犹豫再三,父亲只拿出200元给她,却在深夜给她发来一条短信:“女儿,对不起,是爸爸无能。”
深夜里,宿舍里的人都睡着了。看完短信,她咬着被子、憋得胸腔疼得要命,却不敢大声哭出来。“他是爱我的,他只是没有能力给予我任何东西。如果他有,他一定会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有的读者看完这个故事,想起自己去世多年的父亲;有人评价,回忆起自己也有着父爱缺失的经历,也想学会原谅和放下。
- 论文选|陆祖鹤书法论文选《书道之悟》出版
- 黄丕烈|99岁版本目录学家,一辈子“泡”在图书馆,被誉为“古籍活字典”
- 皮薄馅大|韭菜盒子新
- 50g盐|泡菜家常版
- 礼法|在汉朝的时候,不是这个年轻人坚持原则,菱角差点成了祭祀的主角
- 教育部|北京出版集团与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注册商标|小面馆存放大量“茅台酒”,被热心群众发现后的这个举动竟牵出一桩刑事案
- 扎扎|波伏娃生前未公开小说遗作《形影不离》中文版出版
- 茄子|茄丁打卤面
- 火星|这个破旧的狗窝在佳士得拍卖,竟然比天降陨石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