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起艺名

所谓艺名,就是某些人士在进行艺术活动时,用来取代真实姓名的名字 。艺名一般为靠某种技艺谋生的人所使用 。
2、艺名的出现和发展
早在上古社会,我国民间就有把某个职业或某种特长冠在名前的习俗 。如:“庖丁”、“琴高”、“盗跖”等 。
这些名字虽然不是艺名,但它们却具有艺名的特征,可以说是我国艺名最古老的源头 。我国历代手艺人的艺名多取这种模式,只是后面作用不是名,而是姓氏 。
例如,清末天津张万全以塑泥人著称,便以“泥人张”为艺名,并世代相传 。
种种艺名多与他号中的俗号分不开 。
宋代有个姓赵的扬州人,以卖画为生,所画的屋宇虽然极深,背阴向阳却不失规矩绳墨,于是历史上流传下“赵楼台”这个名字 。
以技艺谋生的人,靠的就是技 。而技艺的高低不是自吹,必须得到社会的公认,艺名往往是人们对艺人的承认的体现 。
有一位号称“把子许”的许寿昌,曾经对人说:“我们这一家子,从我父亲到我们弟兄,还有我的儿子、我的孙子,一家四代老老少少不是做盔头,就是做把子,可以说是制作戏衣戏具的‘世家’了 。多少年来,我在把子制作方面,不断学习钻研,改进工艺过程,做出的单刀、双刀、枪、剑等把子,不但坚固耐用、外形美观,而且逼真,深受演员们的称赞和欢迎 。北京、天津、上海等剧种的演员,都喜爱我制作的把子 。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我“把子许” 。
还有一位叫“刻刀张”的张凤鸣也在自述中说:“我家做刻刀、镊子等手工业品,从我祖父起到我这一代,已经三代 。我家做的刻刀、镊子等,选料精良,做工精细,经久耐用,售价低廉,一百多年来,深得用户的赞许 。不仅一般的刻字的手工业者喜欢用我们做的刻刀、镊子,而且著名的金石篆刻家齐白石等,也喜欢我们做的刻刀 。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我们为‘刻刀张’ 。”
可以看出,“把子许”和“刻刀张”原本都是他号中的俗号 。它们同一般俗号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们被本人接受了,并作为本人从业的名字亮出去,以招徕顾客 。
3、艺名的共同特点
(1)艺名共同的特点是俗 。
这显示出街头艺人独具的特色 。街头艺人在过去属于三教九流之列 。他们的艺名多半来源于他们号中的俗号 。
(2)艺名可以吸引人们 。
艺名源于俗号,正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 。对于街头艺人来说,能得到俗号,正说明在观众中有了一定的影响 。用这样的俗号作为艺名,可以进一步扩大影响,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观众 。
(3)艺名也有自定的 。
有不少演员的艺名是多半是自定,而不是取用俗号 。相形之下,他们的艺名比较文雅 。
例如,京剧演员梅兰芳,原名梅澜 。取艺名梅兰芳,一方面留下原名的痕迹(兰和澜谐音),另一方面也表示自己是旦角演员,即“兰芳”习惯上是女人用的名字 。
4、如何取艺名
艺名是否有吸引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尤其当演员尚未成名时,好的艺名可以先声夺人,引起观众的注意 。
【如何起艺名】(1)艺名有多种形式 。
我们以演员的艺名为例,分析如下:
A、姓名形式:
例如:高镇山,艺名高庆奎 。
何凤仪:艺名何老凤 。
王德臣:艺名王二浪 。
黄国雄:艺名黄不灭 。
褚学发,艺名褚大撸 。
B、非姓名形式:
例如:常宝霆,艺名小蘑茹 。
李寿山,艺名一条鱼 。
孙玉林,艺名小利巴 。
刘成基,艺名当头棒 。
两相比较,采用姓名形式的艺名比较雅,采用非姓名形式的艺名比较俗 。从艺名的使用价值来看,倒是比较俗的非姓名形式的艺名,更有吸引力,更适合大众的口味 。作为艺名,一味地追求文质彬彬,落入文人自号的俗套,倒给人俗不可耐的感觉 。倘若想方设法俗到好处,倒显出几分雅意来 。
(2)起艺名的技巧 。
A、利用纵向联系取名 。
在相关的演员之间,艺名有时可能发生纵向或横向的联系 。
所谓纵向联系,就是演员巧妙地借用前代演员的艺名 。
a、例如:白玉霜——小白玉霜 。
“白玉霜”是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李桂珍的艺名,在评剧界和评剧观众中,可谓无人不晓 。其后的评剧演员李再雯则取艺名“小白玉霜”,这对评剧观众来说显然是有诱惑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