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成就了猫和老鼠的传奇和经典!

【工匠精神成就了猫和老鼠的传奇和经典!】“工匠精神”成就了《猫和老鼠》的传奇和经典!
《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这部神级动画片 , 足足火了80年 , 陪伴了多少人从童年走向中老年 , 先后获得奥斯卡的5次提名和7次大奖 。
在这个动画片中 , 我们看到了汤姆和杰瑞相爱相杀 , 它们是天敌 , 更是朋友 , 它们终日不得安宁 , 却又相互陪伴彼此依赖 , 他们的生活如此精彩而充满乐趣 。夸张的动作创意 , 天马行空的剧情 , 高水准的古典配乐 , 细腻的制作方法 , 无可挑剔的细节处理 , 感人的人文关怀……曾经带给我们多少感动!听听观众们的评价吧!“一直被模仿 , 从未被超越” , “陪伴了我整个童年 , 看多少遍都不腻” 。
其实 , 我们小时候只顾看热闹 , 却根本不清楚这部经典动画片的幕后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付出 。随着前段时间《猫和老鼠》的导演之一——吉恩·戴奇在公寓里意外去世 , 这部片子的幕后故事才渐渐浮出水面 。可以说 , 片子的整个制作过程凝结着“工匠精神”!制作团队始终追求完美、坚持信仰、秉持匠人精神而又匠心独运 , 在动画制作技术日臻完善的今天 , 越来越难见到 , 而这也是它为什么能够火爆至今的原因 ,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
——片子在创作初期四次被废弃雪藏 , 经历了主创人员失业 , 版权几次被贩卖 , 改编失败等坎坷 。
——影片没有对白 , 剧情的推进很大程度上依靠背景音乐和肢体动作来呈现 , 一颦一笑 , 一举一动 , 全都要画出来 , 这背后的工作量远非常人所能承受 。为了画出最生动最形象的表情 , 动画师一边对着镜子做出各种夸张的表情 , 一边照着画下来 。为了模仿角色的动作 , 导演在剧本会议上 , 站在高高的椅子上不顾身份、不顾形象地一遍遍模仿动作 。
动画中的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 住所的布局构造 , 小台灯 , 小地毯 , 罐头做的床、茶杯做的椅子 , 窗帘的花边 , 阳光照射窗户洒下来的阴影 , 冰箱里各种让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 全都是一丝不苟 , 精致细腻 。
——这部动画中暗藏了诸多世界级的经典音乐 。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肖邦《大圆舞曲》、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美国第二国歌《扬基·杜德尔》、美国海军军歌《起锚进行曲》……据统计 , 出现在《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有五十余首 , 其中包括了肖邦、李斯特、柴可夫斯基、罗西尼、门德尔松、比才、小约翰·施特劳斯等众多音乐家的作品 。
有观众说:“《猫和老鼠》才是我的古典乐启蒙老师 。”甚至在《猫和老鼠》的影响下 , 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我国著名钢琴家郎朗就曾表示过自己与钢琴的缘分 , 以及演奏时丰富的肢体动作 , 很多程度上源于《猫和老鼠》 。多年后 , 有音乐专业背景的观众发现了一个让人惊讶的秘密 , “作为一名音乐从业者 , 《猫和老鼠》里对于钢琴琴键和乐谱的细致真的太可怕了……”原来汤姆弹奏的李斯特的名曲《匈牙利狂想曲第2号》 , 从第一个音到最后一个音 , 这过程中的所有音都是跟原曲的琴键完全对应的 , 而且大部分连音高都对的上 , 每个音都踩在了琴键上 , 而且指法准确 , 分毫不差!
——《猫和老鼠》于1939年开始制作 , 那时跟现在的情况可是完全不一样 , 虽然后来第一代计算机诞生了 , 却根本帮不上什么忙 , 也没有什么笔记本台式机 , 更没有什么3D建模、PS技术 , 一秒24帧的动画 , 纯粹就是一张一张用手画出来的 。
即便是这样原始的条件 , 整个制作团队从不找借口 , 从不偷工减料 , 人物说话甚至演唱时的口型都能对上 。其中的一集《万能指挥家》 , 汤姆的指挥动作与现实的指挥家完全一致 , 无论是人物的表情动作还是背景 , 全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 。这全靠一帧一帧手绘出来 , 在画之前要把整个音乐都规划完整 , 并且让汤姆对准每一帧来演奏 , 平均一部动画需要15000张的中间画 。画好之后 , 还要将这些一一连续起来 , 再统一用赛璐璐上色 , 直到确定所有细节方面均无问题之后才可以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