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日军夜袭八路军,团长牺牲政委下落不明,参谋长煤井逃生复仇

作者:朱炳东
1940年1月15日 , 农历腊月初七 。 驻守河北曲阳野北的晋察冀三分区独立第4团接到了上级换防命令 , 准备回后方休整 。 独4团驻扎在这里 , 是为了警戒根据地的安全 , 防止日军进犯 。 在这里的一个多月 , 他们与南面党城镇的日军交手几次 , 挫败了日军的入侵企图 。
不料 , 部队走之前的夜里 , 遭到日军偷袭 , 部队损失惨重 , 团长许佩坚牺牲 , 参谋长田同春的两个亲戚正好来探望他 , 也在混乱之中被杀害 。
【历史故事】日军夜袭八路军,团长牺牲政委下落不明,参谋长煤井逃生复仇
文章图片
这天 , 部队接到换防通知后 , 归还了老乡的东西 , 物资上了驮子 , 做好了准备 , 明天接防的部队一到 , 即可开拔 。
熄灯前 , 主管作战的参谋长田同春 , 命令团里的侦察参谋 , 连夜带上侦察排 , 到南面的党城附近去 , 警戒侦察 , 防止敌人偷袭 , 保证部队安全换防 , 毕竟党城离这里有20多里路 , 日军有一个大队兵力 , 一二个小时就到 。 团参谋长叮嘱了几遍 , 部队换防 , 对敌人来说是个可乘之机 , 一定要注意观察 , 摸准情况 , 不得误事 。
这个参谋是个旧军人 , 近40岁了 , 是个老江湖 , 相比20来岁的小伙子可谓见多识广 , 平时机智沉着 , 完成任务不错 , 当下满口答应了 。
【历史故事】日军夜袭八路军,团长牺牲政委下落不明,参谋长煤井逃生复仇
文章图片
部队在开展讲评
大约下半夜2、3点钟 , 正是睡得香的时候 , 侦察参谋跌跌撞撞地跑到团部 , 来到团长、政委、参谋长一起睡觉的屋子里 , 结结巴巴地报告:日军来了!
田同春见他不似平时稳重的样子 , 刚要问个详细 , 日本的歪把子机枪特有的枪声响起 , “嘎嘎嘎嘎” 。 一梭子子弹把团部住的屋子窗棂被打飞 , 哗啦落到炕上 , 糊的窗纸满是窟窿眼 。 枪声惊起住在外屋的团部警卫班 , 边穿衣边向外面冲来的黑影开枪 。 警卫班有晋造冲锋枪 , 盒子炮 , 火力猛 。 压住了日军 。
日军一来就袭击团部 , 问题严重啊!3个团领导蹲在炕沿下 , 简单商议了一下 , 各人带一个侦察连 , 赶快分头突围 , 并派出3名通信员 , 分头通知3个营 。
他们从屋子的后窗跳出去 , 分头突围 。 田同春参谋长带着一个连 , 仗着地熟 , 东突西钻 , 打出村东外 。 情急之下 , 在黑夜里 , 跳下一道陡壁 , 伤亡一些人 , 田参谋长也摔坏了腿 。 紧张之下 , 没觉得疼痛 。 顺着崖下的山沟 , 向南突围 , 想从山口突出去 , 再折向东边 , 与住在冈北的一营汇合 。 但山口被敌人封锁得很紧 , 冲了三次也没能冲出去 。 夜里 , 枪声响成一片 , 显然团长、政委带的队伍也在苦战 。 看样子日军来得很多 , 想把独立4团全部吃掉 。
【历史故事】日军夜袭八路军,团长牺牲政委下落不明,参谋长煤井逃生复仇
文章图片
队伍退回来 , 田参谋长抬头望望天上 , 满天的寒星已经稀疏了 , 东方隐隐发白了 。 如果夜里突不出去 , 天一亮 , 一个人也跑不出去 。 他想敌人封锁了路口 , 偏僻险要之地 , 人数应该少些 。 他要部队攀上高山直接向东突围 。
他们静静爬上山头时 , 晨曦微露 , 发现有10多个敌人正毫无戒备地围在一圈烤火 。 一阵手榴弹扔过去 , 把这伙日军炸得血肉横飞 。 爆炸声把日军吸引过来了 , 山下满是向上的黑影 , 占据有利地形 , 田参谋长带领战士又同日军打开了 。
天亮后 , 其他地方的枪声渐渐停了 。 远处的日军在搜山 , 不时响起一两声枪响 , 那是日军在枪杀零散的八路军人员 。 日军还调来了飞机 , 围着山头打转 , 来回扫射 。 增加了八路的伤亡 。 山头上只剩下18个人了 , 田参谋长与一个排长还有16个战士 。 山下敌人又围上来了 , 弹药也不多了 , 情况万分危急 。
难道今天要死在这里吗?田参谋长猛然想起:这座山下有煤坑!如果找到井口 , 顺轱辘下去 , 日军能奈我何?田参谋长同大家一说 , 大家立即分头找井口 。
【历史故事】日军夜袭八路军,团长牺牲政委下落不明,参谋长煤井逃生复仇
文章图片
轱辘井
还真是巧了 , 很快就找到了一个井口 , 轱辘绳子都还完好 。 他们每人抱住绳子 , 依次滑到井底 。 煤井较深 , 绳子把他们的衣服扣子都磨掉了 , 手也磨出了血 。 他们连忙摸索着向坑道深处走去 , 防止敌人扔手榴弹 。 果然 , 敌人扔下来炸药包 , 只把绳子炸断了 。
井下漆黑 , 大家担心上不去 , 饿死在地底下 。 田参谋长竭力安慰大家 , 敌人一走 , 挖煤工人一下井 , 大家就可以上去了 。 话虽如此说 , 他自己也没底气 。 他们在井下 , 只能喝水充饥 。 不知道过来多久 , 果然下井的工人把他们拉上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