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义马具有悠久的煤炭开采历史,旧时开煤窑有很多禁忌和规矩

义马煤炭开釆历史久远,据平姓族谱记载,东汉末年,平姓先祖定居义马村,村中古槐相传为平氏定居时栽种 。 70年代,常村公社开煤窑时发现一古巷道延伸至义马村下,煤矿具有相当规模,是否在平氏定居前所凿,已不可考 。 义马村南部沿涧河两岸的大部分地区,常有古代废旧煤窑塌陷坦露,义马附近各村都有许多世代开煤窑的窑户,因煤而兴,因煤而衰 。 义马人及附近农户都有农忙种田、农闲下窑的习惯 。 也有许多外地难民,到义马下煤窑,日久定居,形成了义马的产业工人 。 人们在世代的采煤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义马地方特色的生产习俗 。
【爱历史】义马具有悠久的煤炭开采历史,旧时开煤窑有很多禁忌和规矩
文章图片
煤矿业系意险生涯,开煤窑需冒投资 。 民间窑场为私人资,往往几家合股投资,选定一人为窑头,倾其全力开窑,负债累累;一旦出煤盈利,短时间内便可还清债务,成为地方巨富 。 开煤窑对人有很大的诱惑力 。 也有不少奇头因选址不当,或断层,或遇空塘,或因灾害事故,陷入绝境,窑主家资耗尽;沦为赤贫、苦主,债主相逼 , 有的沦为无赖之徒;有的携家带眷逃往外乡 。 俗说:“十家兴窑九家赔,一家不赔发大财 。 ”挖煤户多为破产以后下窑管险的农民,一旦遭到不幸,家小无依,求告无门,其悲之状更甚于窑头 。 当地人家如能温饱绝不肯下窑冒险 。 窑工被贬称为“煤黑儿”,说成“埋了没死的人”,平时结亲通婚,只要说某家是煤黑儿,便十分忌讳,怕一旦遭祸,亲戚受连累 。 50年代以后,生产技术提高,设备日趋完全可靠,煤矿工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得到提高,煤矿工逐渐成为受人尊重和被人羡慕的职业,虽也有矿工自称“煤黑子”的,但多为自豪的戏称 。 历代“钻煤窑窟窿”形成的生产习俗也逐渐被现代文明生产淘汰而成为历史陈迹 。
【爱历史】义马具有悠久的煤炭开采历史,旧时开煤窑有很多禁忌和规矩
文章图片
煤窑选址将决定窑主未来的命运,是窑头十分重视的头等大事 。 50年代以前,民间兴窑,因缺乏地质资料,全凭前人留下的经验,很大程度上凭自己的“福分”去撞“运气” 。
窑头根据前人兴窑的经验,确定在某处开凿煤密,先要租地,立契约 。 如义马村南行山崖下,地下煤层厚,煤质好,相传光绪年间,“黑脸”在那儿开煤窑发过大财,后因山崖塌陷,煤窑被埋停办,以后又有许多人去挖过煤窑,都因“山势软”,窑未兴盛即被埋压,造成窑主破产,而地权人陈×x则坐收地主之利,发了大财,成为地方巨富 。 租地要写明租地范围、凿井办法、租地期限、通行道路、地价等内容 。 据文献记载:清光绪十三年九月,渑池县董村(义马煤田西部,耿村煤矿附近)董秉礼和米振世为争煤窑,官司打到了府上,煤窑“用价一百千典到为业,计地六十亩,契载三年为满,自窑底横穿取煤 。 ”地权拥有者为防止窑主破产赖帐,往往在租地时先付清地租或支付部分地租,拖欠部分待卖煤后偿还,数额加倍 。 也有以土地入股,立契兴窑的 。 窑主选井口往往要请“黑脸”看煤线,义马地下煤层多为南北倾斜 , 愈向上伸煤层愈薄 。 最后露出地面,只有一条黑色的煤线、黑脸”是对采煤有相当经验的人的习惯称呼 。 可以根据煤线判断地下煤层的分布情况 。
【爱历史】义马具有悠久的煤炭开采历史,旧时开煤窑有很多禁忌和规矩
文章图片
义马矿区地下煤层分布大体为两类:一类为义马煤田的规则煤层,自北向南由上往下延伸,煤层增厚,一类为仁村、张村、观音堂、石井等地的“鸡窝煤”,煤层不规则,一窝可能十数米甚至数十米厚,范围大小不等,窝与窝之间煤层极薄,甚至中断,各地“黑脸”均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 一座煤窑请哪位“黑脸”从选址到兴办,均由他负责全面技术指导,相当于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 。 义马人开煤窑往往不需看煤线,个凭自己的经验,那儿地下有煤,覆盖层多厚,水势大小,有无老孔等,大都清楚 。 煤窑集中分布在程村南坡、湾子沟、常村西地、义马南沟、义马北坡、三十里铺东红土圪塔、王礼召西沟等儿处地方 。 各处均有煤窑,只要避开地下老孔和断层,便能凿出煤炭 。 也有人以自已的主观愿望,凭一些不可靠的预兆去开凿煤窑,往往招致失败 。
【爱历史】义马具有悠久的煤炭开采历史,旧时开煤窑有很多禁忌和规矩
文章图片
50年代前郭庄一老农,总以为自己地头坡上能挖出煤,这一带也曾开过煤窑,他越想越觉有把握,后来又做了一个梦,见一个白胡子老汉给他指点他经常注意的地方,他便以为是“老君爷”给他托梦让他打煤窑,一定能发大财,便自已动手,年年去挖,凿了一口20余丈深的斜井,到他死时也没有挖出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