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文化写作营历史的记忆理想的武侠,与真实的游侠

【泛文化写作营历史的记忆理想的武侠,与真实的游侠】#泛文化写作营##历史的记忆#理想的武侠,与真实的游侠
友人@高天晨书法先生的提醒,方才想起来3月10日是已故新派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诞辰 。武侠,是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话题,但在历史上,确切来说只存在过游侠,大众所熟知的武侠,其实是一个类似于准二次元概念 。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真实存在的是游侠,而并非小说中的武侠,武侠是现代文学的产物,但武侠的直接来源,却是古代的游侠 。
游侠二字听起来潇洒,但在古时恐怕不是个好的称谓 。曹操和袁绍年少时结伴游侠,但他们的游侠更像是纨绔子弟释放荷尔蒙的野蛮游戏 。真正的游侠,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韩非子曾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这并不是说儒生靠着文学机辨来混淆律法,侠士凭借勇武之风来触犯禁忌 。当时社会的儒者和侠士,统称都叫游士,游士要想在乱世立足,文武兼修是基本素质,学成文武艺的游士,其举止往往异于常人,不易受约束束,有些偏执狭隘的也在所难免,极端的游士还可能成为刺客,因此“侠”的本意就包含有任狭独断的意思,“侠”与“狭”是可以通假的 。
游士虽有本事,却也是被防范的对象,西汉时期的游侠,其实就是游士演化而成的地方豪强 。司马迁曾赞叹游侠“言必信,行必果”,像当时的游侠领袖剧孟、郭解,的确仗义疏财,克己自律,不仅人格魅力不凡,甚至还能影响到时局 。但在传统吏治社会趋于集权的过程中,游侠自身的实力不仅不是免死金牌,反倒成了一道催命的符谶 。
今天大众所热衷的武侠文化,恐怕与金庸先生领衔的新派武侠分不开 。就以金庸先生为例,他的作品或通过文字载体,或通过影视载体为大众所熟知,以至于在大众之中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侠士就应该像金庸先生所描绘的那样,尽管理智的人们,知道这层玄想最终是禁不起现实考量的,但人还是有为自己造梦的主观能动性的,因此总会有想象力丰富的朋友,愿意继续在武侠文化中营造着RPG式的侠客梦 。
如前所述游侠,游侠的职业属性,其实是地方上的豪强势力 。作为吏治社会,豪强越是有魅力、有胆识,就越为皇权势力所不容,汉武帝强行迁徙和除戮豪强,就是典型的例子 。传统的章回小说里,还没有武侠的称呼,但却有了侠客风貌的塑造 。当时的小说多是根据评书而成的公案类话本,所谓行侠仗义差不多也是南侠展昭保护青天包大人的模式 。从章回公案小说,到金庸的新派武侠的流变,其中流传并不广泛的老派作品中,有不少对旧时人事的记录,单论起这类作品的厚重与内敛,其造诣是高于以报纸为载体的新派武侠的 。
金庸将侠义精神拔高到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高度,其实这是儒家思想经由报业文人的笔触,藉着侠客的角色重新获得了圆满,从此“儒”不再以文乱法,而“侠”也不必以武犯禁,尽管武侠并不是古代所真实存在的,但侠义精神却为大众所熟知、推崇,乃至信仰,而所谓的侠义精神,只要认真咀嚼,就能发现其内核还是儒家的价值观,正所谓新瓶装旧酒,有那味了 。
图一:新派武侠作家金庸先生(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
图二: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记载了郭靖屡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履历,此图为电视剧《神雕侠侣》中,白彪饰演的郭靖
图三:射雕三部曲中的郭靖,是一个理想化的角色,相对而言《连城诀》中的社会更加现实,此图为影视剧《连城诀》中丁典与狄云在狱中相遇的情节
图四: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记载了游侠郭解,人们熟知的成语“短小精悍”,就是由郭解而来,此图为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张山饰演的郭解
图五:《史记·游侠列传》中的剧孟,是一个能够影响时局走向的地方豪强
图六:如《水浒传》等传统章回体小说,侠者往往都伴有极端的行为,从文字相上来讲“侠”本来就与“狭”同源,此图为98版《水浒传》中丁海峰饰演的武松

泛文化写作营历史的记忆理想的武侠,与真实的游侠

文章插图
泛文化写作营历史的记忆理想的武侠,与真实的游侠

文章插图
泛文化写作营历史的记忆理想的武侠,与真实的游侠

文章插图
泛文化写作营历史的记忆理想的武侠,与真实的游侠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