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杂志#网红甜品如何自保?破译玩转甜品行业的必备法则


锐评: 许留山“被倒闭”、鹿角巷昙花一现 , 在混迹甜品圈之前 , 你最好破解行业“密码” 。
#商界杂志#网红甜品如何自保?破译玩转甜品行业的必备法则
本文插图
作者/ 周慧娴
编辑 / 朱作明
在足不出户的全民“抗疫”时期 , 喝一杯奶茶、吃一块甜点是不少人的心愿 。 现如今 , “新冠”病毒尽管还未消失殆尽 , 但上班族们终于回归日常 , 买一杯魂牵梦萦许久的奶茶、吃一口软糯的甜品 , 成为了他们除上班之外的首要目标 。
于是 , 就有了2月10日复工后的第一周 , 上海人在“饿了么”上消费了16万单奶茶的壮举 , 到了第四周 , 消费单数达到了33万单 , 其中 , 一名用户一次性下单了77杯奶茶 , 着实疯狂 。
然而 , 短暂的“报复性”回暖并不能拯救目前有些尴尬的甜品行业 。
轰然倒下的“大佬”
最近 , 许留山因在香港地区欠租而被业主告上法庭的消息曝光社交媒体 , “许留山倒闭”的消息不胫而走 。 尽管后续官方及时澄清 , 但许留山的颓势明显 。 在官方声明中 , 许留山表示 , 关闭的门店为香港个别门店 , 内地并未受到影响 。 但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 , 目前许留山位于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的门店出现了大规模注销的情况 。
上世纪60年代 , 许留山从香港元朗的一辆手推车起家 , 到80年代 , 许留山创新性的在传统凉茶铺中推出了甜品小吃 , 紧接着的1992年 , 许留山以全港首创的“芒果西米捞”掀起甜品风潮 , 一举奠定了许留山“港式鲜果甜品店”的专属地位 。 2008年 , 许留山在中国内地的首家店铺在深圳启程 , 此后便开启了属于“许留山甜品时代”的旅程 。
《三国演义》的第一回中便提到“天下大势 , 分久必合 , 合久必分 。 ”企业也是如此 。 在随后的日子里 , 许留山对市场爆品的嗅觉锐减 , 再加上满记甜品的异军突起、新式奶茶店来势汹汹 , 许留山在甜品界的话语权逐渐衰弱 。
2016 , 黄记煌完成对许留山的全资收购 , 涉及金额上亿元 。 此前 , 许留山店铺全部是直营店 , 在加入黄记煌后 , 公司引入“有限合伙人”制度能 。 加盟商蜂拥而至 , 由于公司对加盟商的管理力不从心 , 频频爆出出售过期甜品、店铺内出现蟑螂等负面新闻 , 至此 , 许留山的口碑进一步坍塌 。
2019年 , 百胜中国收购黄记煌控股权 , 许留山就这样又被收入百胜麾下 。 享誉全球的百胜旗下拥有大名鼎鼎的肯德基、必胜客 , 但很微妙的是 , 中式餐饮品牌在加入其麾下后纷纷呈现出后劲不足的势态 , 旗下第一个中式餐饮品牌东方既白、小肥羊皆是如此 。 因此黄记煌、许留山在加入百胜后胜算几何 , 确实是一个偌大的未知数 。
许留山纵横甜品界多年 , 在疫情之下 , 这位资历颇深的业界“大佬”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 而许留山多年的竞争对手“满记甜品”尽管目前还未遭遇危机 , 但影响力也大不如从前 。
【#商界杂志#网红甜品如何自保?破译玩转甜品行业的必备法则】“网红”不红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式甜品店涌入这片红海 。 即便是一些前期依靠爆品走红的“网红“品牌也开始犯愁 , 很难在市场找到立足之地 。 比如曾经火遍街头巷尾的“鹿角巷”门店如今门可罗雀 , 令人唏嘘 。
2017年夏天 , 鹿角巷在香港诞生 。 随后 , 鹿角巷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 , 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 。
不过后续 鹿角巷劲头不足 , 产品开发力度明显减弱 , 其爆品被不断抄袭模仿 , 再加上性价比低 , 品牌被山寨的现象严重 , 很快 , 鹿角巷便陷入了闭店风潮当中 。
鹿角巷迅速走下神坛 , 也印证了新式茶饮店生命周期不长的规律 。 起初品牌可以凭借装潢和产品差异化吸引眼球 , 然而爆红过后 , 其核心产品被快速抄袭 , 于是整个市场就出现了同质化严重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