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沫的静好岁月」你不吼不叫地讲道理给他听,就一定是好妈妈?,孩子做错了事


「沫沫的静好岁月」你不吼不叫地讲道理给他听,就一定是好妈妈?,孩子做错了事
文章图片
前两天带着小宝外出游玩 , 公园里的一对母子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
最初是那个大约7岁左右的小男孩 , 玩的甚是嗨 , 不停地奔跑 , 不停地吼叫 , 用满身满头的汗 , 无处不在的释放着这个年龄段小男生的充沛活力 。
他的妈妈跟在后面 , 在小男孩放飞自我的时候 , 给孩子倒了一杯水 , 不停地让孩子喝 。 奔跑中的孩子哪里停得下来?妈妈就想要拉着小男孩到我们坐的那个长椅上休息一会儿 。
结果小男孩一个猛转身 , 把妈妈手里水杯碰洒了 , 水泼在了妈妈和小男孩的身上 。
小男孩顿时变得有些无措 , 立马也收敛了自己欢快的笑声和奔跑的脚步 。
「沫沫的静好岁月」你不吼不叫地讲道理给他听,就一定是好妈妈?,孩子做错了事
文章图片
小男孩的妈妈看了看小男孩之后 , 拉着小男孩的手 , 坐在我和小宝的旁边 , 开启了她“温和”的说教模式:“你看看你 , 这么不小心 。 刚才妈妈就告诉你 , 不要跑、不要跑 , 你偏不听 。 看看 , 是不是把水弄洒了?”
小男孩勾着头 , 点点头没有说话 。
他的妈妈继续:“是不是错了啊?是不是错了?错了要勇敢承认 , 别低头 , 看着妈妈 , 告诉妈妈!”
小男孩抬起头 , 先是看了看四周 , 因为公园里人来人往 , 他们又停在休息区 , 所以人还是蛮多的 。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 , 已经有了自己很强烈的自尊心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他首先意识到的是自己的错误 , 但是很快 , 他会更关心是不是有太多的人看到了他的错误而耻笑他 。
他的妈妈看着小男孩的表情 , 发觉到小男孩想要离开 , 就继续拽着他的手:“你还没有给妈妈承认错误啊!”
小男孩挣脱不开 , 继续低头不语 。
他的妈妈声音略高了一些:“你看 , 你看 , 这就是你的态度问题了 。 明明是自己错了 , 还不赶紧认错?妈妈已经给过你机会了 , 难道非要妈妈吵一顿、打一顿才肯认错吗?”
小男孩这才说了句什么 。
他的妈妈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这就对了 , 有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 而且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 , 也是好孩子 。 妈妈爱你哦!”
小男孩却涨红着脸 , 只想赶快离开这里 。
「沫沫的静好岁月」你不吼不叫地讲道理给他听,就一定是好妈妈?,孩子做错了事
文章图片
是的 , 我们都知道 , 要努力修炼自己 , 成为不吼不叫的好妈妈 。
可是 ,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 真的仅仅不吼不叫 , 再加上流程化的“你好棒” , 就是好妈妈了吗?
孩子做错了事情 , 妈妈能够不急不恼、不吼不叫 , 还能够让自己冷静下来讲道理 , 真的是一种修行 。 但是 , 不顾周边环境 , 不管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 , 一味的讲道理 , 不停地讲道理 , 难道真的是妈妈的修行、孩子的福气吗?
说实话 , 在那一刻我的脑子中 , 真的出现了《大话西游》里那个唐僧不停叨叨叨叨的形象 , 最终是孙悟空忍无可忍的暴跳如雷 , 感觉是一只苍蝇在他耳边嗡嗡嗡嗡嗡……
现实中的小孩子当然不敢、也暂时没有能力敢对自己的父母暴跳如雷 , 但是难保孩子的内心也会如此抓狂 , 哪里还听得到来自妈妈的“道理”?
「沫沫的静好岁月」你不吼不叫地讲道理给他听,就一定是好妈妈?,孩子做错了事
文章图片
教育家卢梭认为 , 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三种教育方式: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 而能够顺应自然、顺其自然的引导孩子 , 才是最为重要的 。
尤其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 。
人之初 , 性本善 。 每个孩子在最初 , 对于是非对错的观点 , 是有着最为直接的反应 。 所以 , 孩子们是能够在第一时间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
而在意识到错误之后 , 才是自己最为直观的表现 , 也是最需要父母正确引导的时候 。 而家长在此时此刻 , 不管身处任何环境 , 都一味地与孩子较劲 , 逼迫他承认错误、强调他要听话 , 纠结孩子所犯错误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