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放弃留美,回到中国,34岁的她不断刷新医学影像分辨率和成像速度的极限


2019 年 12 月 14 日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了 2019 年“35 岁以下科技创新35 人”(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中国区榜单 。 榜单里既有许多在具有产业化潜能的领域坚持科研使命的获奖人 , 也有更多科学家们用自身不改初心的坚持努力 , 取得了世界级标竿成就的科研成果 , 其中有超过半数以上的获奖者 , 都取得了世界级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与发现 。
这其中就有来自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的吴丹教授 。
#浙江大学#放弃留美,回到中国,34岁的她不断刷新医学影像分辨率和成像速度的极限
本文插图
吴丹 先锋者
吴丹凭借其在医学影像采集和分析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 荣膺 2019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中国区得主 。
获奖时年龄:34 岁
获奖时职位:浙江大学研究员
获奖理由:为了让医生看得更清楚 , 她不断刷新医学影像分辨率和成像速度的极限 。
起航浙大 结缘生仪 吴丹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 , 海外求学归来后 , 现为浙江大学研究员 ,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教授 , 并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学院任兼职教授 。 吴丹的研究方向一直十分明确----主攻磁共振成像(MRI)、医学影像处理、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大数据 。 医疗影像科学是国内近年来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 , 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跨科学优先发展领域之一 。
已经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钻研了十几年的吴丹 , 谈到自己高考考入浙大后一路的学习科研历程 , 眼中仍然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
#浙江大学#放弃留美,回到中国,34岁的她不断刷新医学影像分辨率和成像速度的极限
本文插图
吴丹在做学术报告
2004年 , 吴丹被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录取 。
真正开始学习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后 , 吴丹越来越能感受到本专业的魅力 。 专业课堂上 , 老师会注重知识的阐发和糅合 , 硬件课程、软件课程、生物医学课程等专业课程丰富全面 , “能学的东西多”成为吴丹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最初印象 。
凭着自己一直以来对医学的热爱以及执着的性格 , 吴丹在浙大潜心专业学习 , 最终为日后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
后来 , 吴丹走进了实验室 , 真正开启了科研之路 。 这时的她更加体会到 , 本科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结合了医学方面的科研理论和工程系的仪器经验 , 能把工程技术与医学实践相结合” , 本科学习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 , 让吴丹在实验室中得心应手 。 再加上她本人的刻苦 , 吴丹的专业成绩一直保持优异 。
#浙江大学#放弃留美,回到中国,34岁的她不断刷新医学影像分辨率和成像速度的极限
本文插图
本科毕业的合影
回忆起浙大的本科教育 , 吴丹心中涌起无限感动 。 最令她难忘的就是她的本科毕业设计导师封洲燕教授 。 “封教授是‘完全沉下心来做科研的学术派’ , 对本科生的课题有着细致的指导 , 尤其是在电生理信号学生项目中 , 封教授主动承担了动物实验、数据整理等前期准备的工作 , 让学生完成真正锻炼技能、提高知识的算法部分” , 这让初涉科研的吴丹尝到了 “甜头” , 这份启蒙之恩 , 也激励吴丹在科研之路上不断前行 。
科研之路 虽苦犹成 2009年 , 吴丹以全专业第一的成绩从浙江大学毕业 。 科研的魅力深深吸引着这颗年轻的心 。 出国深造、继续走生物医学科研之路成了吴丹必然的选择 。
凭借出色的表现 , 吴丹进入全美排名第一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继续深造 。 在这里 , 她不仅先后完成了该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业 , 还拿下了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 。
#浙江大学#放弃留美,回到中国,34岁的她不断刷新医学影像分辨率和成像速度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