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不吃草』羁縻制度折射出的辽金之争:契丹究竟因何而亡?( 三 )


『小哥不吃草』羁縻制度折射出的辽金之争:契丹究竟因何而亡?
文章图片
上面是官方正统观点对于辽帝国灭亡的叙述 , 看上去很有道理 , 但仔细一看 , 就有几个很关键的逻辑问题 , 第一 , 辽帝国对于东珠和海东青的征缴并不是从辽王朝统治中期才开始的 , 实际上从生女真被辽王朝羁縻伊始 , 东珠即有"朝贵已重尚之 , 谓之北珠"的说法 , 而对于海东青则更有"必命女真发甲马数百 , 至五国界取之"这种直接动用武装力量配合捕捉野生动物的举动 , 说女真人能忍十年也就罢了 , 能忍两百年再发动暴乱 , 怎么也不太符合他们骁勇善战的个性 。
第二 , "澶渊之盟"后 , 辽国上层加速汉化 , 即使偶尔有一部分贵族或者皇帝还沉浸在对东珠和海东青的喜好中 , 大部分的贵族都已经开始逐渐喜爱上汉文化所带来的审美喜好和瓷器玉器这种相对高雅的赏物 , 完全没必要过度的对女真部落进行掠夺 , 这种操作从常理上难以理解 。 因此 , 契丹的灭亡实则别有原因 , 而这个原因 , 则要通过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
契丹人认为自己跟女真人同样属于异民族 , 但实质上两个民族之间可谓大相径庭 , 契丹人与在它们之前称霸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如突厥 , 柔然 , 匈奴等部族一脉相成 , 都属于"游牧民族" , 以畜牧业为民族生产活动的主体 , 而畜牧业"逐水草而居" , 对生活环境本身没有更多的依赖 , 以流动为主;而女真人则不然 , 他们的本质是"渔猎民族" , 渔猎民族顾名思义 , 以捕鱼业和狩猎作为民族生产活动的主体 , 虽然不像汉人那样完全靠天吃饭 , 但是也同样对于生活环境有非常强的依赖性 。
『小哥不吃草』羁縻制度折射出的辽金之争:契丹究竟因何而亡?
文章图片
随着辽帝国统治中后期 , 其王朝性质开始渐渐的农耕化和定居化 , 原有的游牧特性变得越来越少 , 此时的辽帝国内 , 在和平的外部条件下人口数量逐渐增多 , 而蒙古高原前文已经说到 , 适宜农耕的土地少得可怜 , 为了养育大量的新增人口 , 必然要向土地更加肥沃 , 人口也更加稀少的辽东地区进行开发和迁移 , 而这种举动毫无疑问的侵犯了原本生活在这片土地的生女真的利益 。
而另一方面 , 渔猎民族的组织特性 , 也决定了生女真更易于独立发展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结构 , 试想一下 , 无论是捕鱼还是狩猎 , 最重要的都是团队作战 , 集群联合 , 相对于社会形态松散的游牧民族 , 渔猎民族的内部动员力本来就在基础形态上更高一层 , 相当于种族天赋 , 再加上多年中向辽帝国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摸索 , 到了辽帝国的中晚期 , 女真人早已经无师自通的出现了原始的统一国家和政权雏形 , 这也就是以完颜氏为主体的金王朝的前身 , 一方面是新兴的金王朝对于领土的诉求和渴望 , 另一方面是辽帝国出于人口问题进一步的扩张和掠夺 , 两者之间的矛盾 , 在辽帝国统治的末期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了 。
在这种情况下 , 即使是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谨慎操作 , 都很难彻底保证万无一失 , 不会过度刺激生女真 , 更何况是辽代中晚期依然以旧有的粗暴状态威胁和干涉生女真的生存 , 这种操作正可谓是"自寻死路"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东珠和海东青的贡品问题 , 不过是个导火索而已 , 即使没有这两点 , 辽帝国的崩塌 , 也不过是早晚而已 。
『小哥不吃草』羁縻制度折射出的辽金之争:契丹究竟因何而亡?
文章图片
总结
我们去读历史 , 尤其是一些相对来说并不熟悉的民族史 , 最重要的关键事实上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化色彩去更加全面的分析 , 具体到辽王朝的灭亡上也是如此 , 如果只看表面 , 会有一种非常深刻的不真实感 , 一个曾经雄霸东亚 , 威震中亚的强大王朝 , 居然在一夕之间被辽东的野人部落所打垮 , 怎么想都觉得魔幻 , 但是当我们去深究其内在的根本时 , 就会发现很多不可思议的历史问题都有一个非常符合逻辑的解释 , 而这也正是我们去阅读历史的真正价值 , 即从不可能中看到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