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守女童补上一堂生理卫生课 生理卫生

生理卫生官方账号(给留守女童补个生理卫生课)
制图:程灿
“如果有来生,你想做女孩还是男孩?”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一所学校的公益课堂上,UU公益白壳计划负责人王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想当女生的人很少,因为觉得脏,麻烦,不喜欢 。“问这个问题是为了了解她们的性别认同 。”王对说道 。
虽然这堂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识的公益课只针对女生,但最初的气氛有些尴尬 。听到“月经”这几个字,有的女生羞愧地把头埋在怀里,有的脸红了,搓着手 。直到他们发现,王送的生理卫生用品,正是他们平时所缺少的;我讲了很多生理期的应对 ,都是妈妈或者姐姐从来没有教过我的 。他们对生理期的困惑一点一点解决 。一,二,三...一开始是女生举手提问,气氛变得火热 。
当王离开时,大家把这位热心的 堵在教室门口,拥抱她 。一个女生坚持把她送到学校门口,一直说“安尼古”(伊意:我爱你——采访人员注) 。一个女生后来写信告诉她:“你送我的卫生巾就像是一种关怀 。没想到会得到别人如此无微不至的关怀 。我知道以后如何保护自己 。”
青春期过后心里总是有很多“问号” 。
来自云南巍山县牛街中学单亲家庭的留守女孩小粉(化名)在之一次生理期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慌张 。她记住了生物老师说的话,自己买了卫生巾 。她身体不适了好几天,但因为害羞,没有告诉奶奶和在外打工的爸爸 。对于生理期,她除了严格遵守同学的叮嘱“不要碰冷水,不要吃冰棍”之外,对其他注意事项一无所知 。
直到“刘春”留守女童关爱项目的社工来到学校,小粉参加了“刘春”班的陪读活动,她才知道如何使用卫生巾,如何在生理期洗 。
“刘春”项目负责人陆英和他的团队走访了云南的一些山区,发现“经期贫困”是一种普遍现象 。有的女生去最近的商店买卫生巾,要走十几公里,选择非常有限 。受长辈的影响,一些女孩仍然使用传统的 ,如卫生纸和月经胶带来应对生理期,只有经过社工的反复解释,才能学会使用卫生巾 。
和陆颖一样,甘肃省临夏 自治州益仓慈善公益服务中心项目总监马亚丽,自2018年参加帮助贫困女童的公益活动以来,也发现了不少农村女童的“经期贫困”问题 。
马亚丽与当地农村女孩交谈得知,她们直到第二次生理期,甚至是第四次或第五次,在母亲运送卫生用品和内衣的“小袋”时,才被母亲发现 。
马丽还了解到,很多农村女孩对生理卫生用品普遍选择“买什么便宜”,甚至有的女孩为了省钱,生理期不经常换卫生巾,还有妇科细菌感染的情况 。
“很多女生青春期过后心里总是有很多‘问号’ 。”七年来,灵美公益机构联合创始人欧阳晨曦在四川、浙江等地开展了帮助11-19岁女孩身心成长的相关项目 。有一次,她在凉山州举办活动时,发现当地有些女孩不知道为什么 流血,为什么生理期肚子疼,为什么几天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
“没有卫生巾是很多农村留守女童说不出的‘痛’ 。”做公益五年多,云南 很多偏远山区都是王经常去的地方 。除了经济困难,她发现当地女孩还有很强的“经期羞耻感” 。这种羞耻感也来自于外界 。
比如听说王送卫生巾,有的学校婉拒说“送别物品容易张扬,送这个(卫生巾)对外就不好说了” 。虽然有些学校接受捐款,但王感觉对方有一种“我讨厌捐款,赶紧离开”的微妙态度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她总是和学校谈条件——坚持“给孩子讲课”,保证每个收到卫生用品的女生都能听到生理课和心理辅导课 。“我想通过赠送卫生用品给孩子们带去爱 。”王对说道 。
赠送生理卫生用品,犹如“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欧阳晨曦看来,很多农村女孩的“经期贫困”与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成员以及外界的关爱密切相关 。没有人告诉他们如何处理生理期这样的私事,也没有多少钱买卫生用品 。有些留守女童每天的零花钱只有10块钱,到了“倒霉日”,总是脸红心跳,向爷爷奶奶要钱买那个 。
“给偏远山区的女生送生理卫生用品,就像‘远水解不了近渴’ 。”王深知,“经期贫困”容易导致青春期少女的妇科疾病和心理问题 。
在一次志愿者活动中,王了解到一个女孩有严重的痛经、局部瘙痒等症状,但家里没有人陪她就医 。她试图带着三心二意的女孩去当地医院,但在医院门口听到“去妇科”,女孩扭头就跑 。后来王才知道,这个女孩抵触“妇科”二字,宁愿不看医生,也不去“那种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