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的草书笔法绵软,缺乏力道?嘲讽者不妨看看他的楷书

文·段宏刚林散之(1898年——1989年)先生是当代公认的草书大师,被誉为“当代草圣”,他的草书虽然以中锋用笔为主,但笔法变化丰富,善于把国画中的“墨法”揉合进草书创作里,让书法线条呈现出“浓淡干湿黑”的墨韵效果和审美趣味,节奏和气韵跃然纸上,从而给自己的草书风格构建出灵动自然的飘逸之美。林散之创作草书之所以很重视墨韵,源于他是国画大师黄宾虹(1865年——1955年)先生的弟子,受老师影响极深。
林散之的草书笔法绵软,缺乏力道?嘲讽者不妨看看他的楷书
文章插图
林散之
="bjh-image-caption>黄宾虹先生是本世纪以来最后一位“文人画”大师,诗书画印都是一流,他对笔墨技巧的钻研,在近现代几乎无人能敌。重视笔墨,用笔情墨趣托物言志,展现个人的人格理想,历来是文人画的核心。林散之从31岁拜在黄宾虹门下后,就一直追随老师,老师的艺术观念和创作风格几乎影响了他大半辈子。“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入圆时更觉方”,这是林散之对书法的理解。实际上,黄宾虹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用笔须平,如锥画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至于笨、浊、滞、涩之笔便非重。林散之这句话是从黄宾虹先生的观点转化而来。
林散之的草书笔法绵软,缺乏力道?嘲讽者不妨看看他的楷书
文章插图
林散之草书
="bjh-image-caption>在书法实践中,林散之在很长时期内都以黄宾虹的书法为宗,在用笔上追求“曲中求直,圆中求方,纵横笔画,均不过直”的特征,最终形成了飘逸灵动、瘦劲圆涩、刚柔并济的草书特色。然而,一些书法爱好者不以为然,认为林散之的草书虽然笔法变化多,节奏感强,气韵突出,但是,他的草书看起来总是软绵绵的,缺乏力道和韧劲,甚至有“死蛇挂树”之嫌。这个观点对不对?把林散之的草书跟张旭、怀素、黄庭坚等大师的草书作品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就能得到答案。
林散之的草书笔法绵软,缺乏力道?嘲讽者不妨看看他的楷书
文章插图
张旭《古诗四帖·步虚词》
林散之的草书笔法绵软,缺乏力道?嘲讽者不妨看看他的楷书
="bjh-image-caption>
林散之的草书笔法绵软,缺乏力道?嘲讽者不妨看看他的楷书
文章插图
怀素《自叙帖》
="bjh-image-caption>
林散之的草书笔法绵软,缺乏力道?嘲讽者不妨看看他的楷书
文章插图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bjh-image-caption>张旭的草书代表作有《草书心经》、《古诗四帖》,怀素的草书以《自叙帖》最有代表性,黄庭坚的草书以《花气熏人帖》最为有名。可以看出,这几幅草书杰作在笔法和墨法上没有任何瑕疵,以心法驱动笔法,以灵感对接墨法,让整个作品浑然天成,奔放自如又不失阳刚之气。反过来再看林散之的草书,在墨法上非常讲究,浓淡干湿、轻重缓急表现得很好,该流畅时绝不拖泥带水,该飞笔时绝不优柔寡断,很好地营造出了整体的气韵之美。在章法上,他善于精心布局,真正做到了“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的妙趣。不管是书法还是国画,都讲究笔墨,并且,笔法是排在墨法之前的,对作品意境和品味的营造更为重要和直接。
林散之的草书笔法绵软,缺乏力道?嘲讽者不妨看看他的楷书
文章插图
林散之草书
="bjh-image-caption>如果剥离墨法,仅仅以笔法的优劣来看,林散之的草书确实存在一些缺陷。他由于没有很好地消化“碑学”学养,或者说他没有打通碑学与草书之间的界限,导致他在笔法上缺乏力道和生机,再加上他又喜欢使用枯笔,因此,他的草书总是呈现出暮气沉沉之感和孱弱无力之态,一些人评价他的草书是“死蛇挂树”,他被冠以“当代草圣”名不副实,并不是没有道理。实际上,林散之的碑学功夫并不低,从他中青年时期的楷书上就完全能看出来。林散之在5岁左右就能写字、涂鸦,最初以研习楷书为主,从王羲之的《黄庭经》和《乐毅论》,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张迁碑》、《曹全碑》、《张猛龙碑》等碑刻书法,再到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都成为他重点临摹的对象。
林散之的草书笔法绵软,缺乏力道?嘲讽者不妨看看他的楷书
文章插图
林散之16岁楷书《自作诗附寄杨啸翁二律并书》
="bjh-image-caption>由于研习的碑刻书法很多,以至于他的楷书,尤其是小楷作品,完全消化了魏晋风骨,并在自己的作品里显现出来。16岁时,林散之已经是功力深厚的楷书高手,他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幅《自作诗附寄杨啸翁二律并书》,深得“二王”楷书的意趣,呈现出散淡、超逸、灵动的风貌,即使放到现在,跟当代楷书名家的作品比较一番,有几个人敢保证自己一定强于16岁的林散之?林散之这幅作品亮相后,引起极大轰动,让当时许多书坛名家不由得赞叹:英雄出少年。20世纪20年代初,林散之在家乡南京江浦县已经颇具盛名,每天上门向他索字求画的人络绎不绝,为了逃离这些人的打扰,也为了让自己的艺术成就更上一层楼,几年后,林散之来到上海,慕名拜在艺术大师黄宾虹先生门下,从此开启了一段师生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