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话历史▲为何英国人实行炮舰外交还充满正义感?(下),在19世纪

l英帝国史一枚石头
【孟话历史▲为何英国人实行炮舰外交还充满正义感?(下),在19世纪】摘要:在竞选中 , 帕默斯顿积极为炮舰政策和对华战争辩护 。 如此 , 他为战争披上了捍卫帝国荣誉和国际法尊严的外衣 。 如果说炮舰政策在帕西菲科事件中的运用 , 突出表现了帕默斯顿对大英帝国威慑力的追求 , 那么 , 对中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 , 则是帕默斯顿用坚船利炮直接打开其他国家的国门 , 迫使其对英国开放贸易的典型例证 。 相比较而言 , 保卫或攫取英国的贸易权利 , 更是炮舰政策的题中之义 。
孟话历史▲为何英国人实行炮舰外交还充满正义感?(下),在19世纪
文章图片
(《英帝国史》(八卷本) , 主编:钱乘旦作者:姜守明、黄光耀、张亚东、郭家宏、张本英、张红、洪霞、刘明周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19年10月第1版)英国拓展中国贸易市场的愿望由来已久 。 对于这个从未接触过的巨大而陌生的东方帝国 , 英国最初显然是试图通过派遣使者的方法 , 来谋求贸易关系的建立与扩大 。 1793年 , 第一位英国全权大使马嘎尔尼勋爵(LordMacartney1737—1806)率800多人的高级使团 , 携带乔治三世的信及大量礼品 , 以祝寿名义来到中国 , 觐见了清朝乾隆皇帝 , 提出通商、派驻使节和割占舟山附近一小岛作为英商存放货物及居住地的要求 , 但遭到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清王朝断然拒绝 。
孟话历史▲为何英国人实行炮舰外交还充满正义感?(下),在19世纪
文章图片
詹姆斯·吉尔雷就马嘎尔尼访华所作的漫画马嘎尔尼的首次使华虽然无功而返 , 但英国人却清楚地看到了庞大中华帝国的外强中干 , 对清政府官员的腐败以及中国海防的虚弱更是印象深刻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两国之间这第一次的官方交往 , 已经埋下了几十年后英国远征军在中国海岸长驱直入的伏笔 。 1840—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 表面起因是林则徐大刀阔斧的禁烟行动使英国鸦片商人遭受了损失 , 实质上却是英国借机实现其彻底打开中国市场的野心所致 。
孟话历史▲为何英国人实行炮舰外交还充满正义感?(下),在19世纪
文章图片
1840年 , 描绘虎门销烟的中国画对中国的贸易一向是由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垄断的 。 长期以来 , 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 , 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和茶叶等 , 由于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 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一直受到严格限制 , 而英国人对中国茶叶的需求却越来越大 , 饮茶的习惯逐渐从贵族上流社会进入寻常百姓阶层 , 茶叶也从奢侈品成为英国人的一种生活必需品 , 议会甚至专门通过法令 , 要求东印度公司始终保持有一年的茶叶储备 。 18世纪中期起 , 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处于出超地位 , 以至于一位中国地方官对皇帝夸口:“只须凭借茶叶 , 陛下就能控制住英国人 。 ”对中国贸易的现状使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极为不满 , 乾隆皇帝对马嘎尔尼使团通商要求的拒绝 , 被同时代的英国人看作是“傲慢”和“反商业主义的” 。
孟话历史▲为何英国人实行炮舰外交还充满正义感?(下),在19世纪
文章图片
饮茶逐渐成为全英国人的习惯为打开中国市场 ,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 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 东印度公司在罪恶的鸦片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它从1797年起成为印度唯一的鸦片制造商 , 公司在印度大量种植、生产鸦片 , 再通过私人身份的英国商人偷运进中国 , 形成了印度提供鸦片、中国用茶叶来换取、公司再将茶叶输往英国国内的“三角贸易” 。 1813年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被取消 , 但议会允许公司继续控制对中国的贸易 , 这使鸦片走私的规模与数量都急剧上升 , 向中国走私鸦片成为当时最有利可图的生意 。 1830年威廉·贾丁(WilliamJardine1784—1843)从广州写信给苏塞克斯的一个朋友 , 敦促他投资鸦片贸易:“我已经计算过 , 在好的年份 , 鸦片的毛利有时高达每箱1000英镑 。 ……这是我所知道的最安全、最绅士的投机买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