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点评】“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老祖宗的“储粮”智慧够我们学一辈子了( 二 )
我国古代 , 朝廷为了保障粮食的存储 , 官方直接拥有着广袤的土地资源 , 由农民耕种和军队囤垦 , 大量的粮食直接并入到了国家的仓储中 。
除了这两点之外 , 朝廷为了保障存粮 , 还会通过私人输粟 , 市场购买以及漕运调粮等方式来保障存粮 。
在很多朝代 , “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天各一方 , 比如北宋的东京和开封商品经济发达 , 然而 , 粮食的重要产地却是在江南地区 , 为了保障政治中心的粮食储备 , 于是朝廷就采取了“漕运调粮”的方式 , 南粮北调 。
文章图片
03 , 粮食存储的方法
在我国古代 , 存储粮食可是一个“技术活” , 灾荒频发 , 吞吐数量过大 , 每日进出较为频繁 , 古代也没有现代先进的机器 , 粮仓的主要管理和执行人员都是人工进行操作的 , 搞不好容易造成浪费 , 影响经济 。
在王祯的《农书》中有这样的概述:
“夫穴地为窖 , 小可数斗 , 大至数百斗 , 先令柴束 , 烧投其土焦燥 , 然后周以糠 , 隐粟于内 。 ”
春秋战国时期 , 人们还将粮仓称呼为“窖” , 诸侯国们为了战争需要 , 会广纳粮食 。
秦朝统一中国之后 , 官府开始修建大型的粮仓专门用作存粮 。
《秦简·仓律》中说:“入禾仓 , 万石一积而比黎之为户 。 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 , 而遗仓啬夫及离邑仓佐主禀者各一户以 , 自封印 , 皆辄出 , 余之索而更为发户 。 ”
这算是比较详细的管理制度了 , 一万石为一积 , 而各级官员都需要按照分类为这些存量做好登记和排列 , 加印封存 , 在人员管理方面 , 也有明确的规定 , 做到责任到人 , 从入库到出库有较为明确的记载 。
文章图片
在秦汉时期 , 官府修建了很多有名的大型粮仓 , 大的粮仓可以划分为供应仓 , 储备仓还有中转仓 。 比如当时最有名的“栎阳仓” , 可以存储两万石的粮食 , 还有比他更大的咸阳仓 , 可以存储十万石的粮食 。
汉朝时期 , 在秦朝储粮的基础上 , 还增加了长安城中京师仓 , 各地的常平仓和县仓等 。
在这些粮仓中 , 朝廷对于人员的分配 , 分工和制度多有明确的规定 。
管理粮仓的难度较大 , 不仅需要较高的技术管理水平 , 还需要经济方面的管理专家 。
西汉的军事天才韩信 , 曾经在刘邦账下做治粟都尉的时候 , 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 , 他就利用自己的才华 , 将新谷和陈粮分开 , 数据整理的有条有理 , 和萧何一起为刘邦的大后方做好了供给 。
文章图片
04 , 奖惩分明 , 颗粒归仓
光有制度和思想还是不够 , 在保障存粮方面 , 还需要做好有奖有罚 , 用政策来规范粮食管理员的行为 , 才能够避免发生监守自盗的情况 , 如遇到管理不力 , 还需要受到惩罚 。
【【历史大点评】“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老祖宗的“储粮”智慧够我们学一辈子了】在《秦律十八种·仓律》中有这样的规定:
“入禾仓 , 万石一积而比黎之为户 。 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 。 而遗仓啬夫及离邑仓佐主禀者各一户以气 , 自封印 , 皆辄出 , 余之索而更为发户 。 ”
不管是入库还是出库 , 都需要做到“颗粒归仓” , 用“印”来封闭仓门 。
出仓人确定之后 , 才可以封印 , 而共同封印的 , 还需要记载好名字即可 , 如果是独自一人封印的 , 需要称重好重量 , 确保万无一失 。
不仅如此 , 秦朝时期 ,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 , 防止官员们私藏公粮 , 秦朝的仓库都有统一的度量衡 , 每一年都需要更换一次 , 普通老百姓不得使用 。
另外 , 管理粮食的啬夫 , 如果被罢免 , 则需要两个月内尽快任命新的管理人员 , 做好交接 。
- 吉祥说历史前两锤砸死两金将,第三锤只一扫,金兀术就跑了,岳云出世试三锤
- 历史寻觅野地里连“御”四牛,清朝名将“妖人”海兰察:战场上威胁和珅
- 早晚历史宁当老二,曹操也不敢小看,李典:三国历史中低调的黑帮老大
- 吉祥说历史而且还是宋朝人民的好丞相?,秦桧不仅不想杀岳云
- 洋洋谈历史犹国之良相娶对妻子有多么的重要,朱元璋的马皇后:家之贤妻
- 吉祥说历史步战勉强可以,唯有此战克敌,岳云四战金弹子:马战两次未讨便宜
- 吉祥说历史留下两子一女,儿女们有何结局?,岳飞之子岳云23岁蒙冤惨死
- 十四叔看历史昭慈皇后,乃马真氏,元朝最有野心的女皇后
- 历史大点评读史小记:忠孝之食
- 读历史西方人眼中的狄仁杰:东方的福尔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