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和氏有什么区别 姓和氏区别介绍(图文)

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 。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
姓在先秦的含义:
朱凤瀚著《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将“姓”字在先秦时代的含义如下:
其一,实本义是女子所生的子女 。《说文》:“姓,人所生也 。占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户,因生以为姓,从女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所谓“人所生也”即母所生之子女 。
其二,“姓”即是子女,子女相为亲,相组为族 。所以广其义,姓可作族属、族人解,亦可以进一步将之理解为泛称的“族”的意思,如殷墟卜辞中之“多生”西周春秋金文中之“百生” 。
在卜辞中“多生”是指占卜主体(王)的亲族 。西周金文中的“百生”,从铭文内容看,可以用来称本族族人,也可以泛指没有亲族关系的其他族的族人 。至于东周文献中所见的“百姓”,则不仅可以有以上“百生”之义,而且有的含义更广泛,几乎近于今日所说之百姓,即民众,旧解或将”百姓”释为“百官”,其说不可信 。
其三,“姓”本义既为女子所生子嗣,则同一女子所生子嗣组成的亲族也可以称为“姓” 。以表示其同出于一个女性始祖的这种特殊的亲属关系 。这是“姓”的另一引申义 。此种亲族组织强调女性始祖,则当如许多学者所推拟的 。
其四,“姓”在东周文献中有时是指姓族之名号,如《国语·周语下》言“赐姓曰姜”之“姓”,即应理解为所赐姓族之名号即姜 。又如《左传·哀公》“五月,昭夫人孟子卒,昭公娶于吴,故不书姓”很明显“姓”在这里是指吴女所属姓族之名号,即“姬” 。
所谓姓族之“姓”与作姓族名号讲的“姓”是一实一名,属于两种概念范畴,所以会发生此种混同,当如杨希枚先生所言是由于名代表实,积久而以实为名,于是产生姬、姜之类姓之名号就是姓的概念 。司马迁在《史记》中常言姓某氏,没能区别古代姓与氏之不同,但他所说的“姓”意思即是指姓族之名号 。
氏在先秦的含义:
“氏”字在殷墟甲骨刻辞中仅一见,刻辞残破,含义亦不明 。西周文字中“氏”字巳较常见,其字义与东周文献中“氏”的含义有彼此相同者,其主要用法大致是:
其一,指称个人 。有多种用法:如可以接在官名后,作官称,像师氏、尹氏等 。《左传·昭公》讲少昊氏诸鸟官名,亦是鸟名加氏为称,接在爵位后表示尊称,如“侯氏” 。接在字或亲称后表示一种较亲近的称谓 。接在姓后,指属于该姓族的女子,如“姜氏”“姞氏”“任氏”等等 。
接在作为家族组织讲的“氏”之名号后,指称属于该家族的个人,如叔孙氏、雍氏、庄氏 。[16]除以上用法外,东周典籍中称上古传说中的帝王、部落首领亦在其名后加氏为称,如“黄帝氏”、“少昊氏”、“共工氏”等 。
其二,与表示姓族之“姓”义同,如《左传·昭公》:“姜氏、任氏,实守其地 。”又如《国语·周语上》:“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此“姜氏”即“姜姓”,但这种用法较少见 。
其三,指一些上古的部族,其实质乃是一种非单纯血缘关系的政治区域性集团 。先秦典籍在记述商周时代的历史时,已很少使用此种含义的氏的概念,只是偶用以称一些边远地外的部族,如《国语·周语上》中“犬戎氏以其职来王”之“犬戎氏” 。
其四,指一种家族组织 。此种例子很多,如《左传·昭公》叔向曰:“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 。”可见羊舌氏即叔向所属宗族的十一支分族之一 。实际上《左传》、《国语》中凡列国卿大夫家族多称“某氏”,如鲁桓公之后称“孟氏”、“叔孙氏”、“季氏”,齐国的“崔氏”、“田氏”,郑穆公之遗族统称“穆氏”等,皆属于氏的此种用法,显然不同干上述那种非单纯血缘关系的政治区域性集团之氏 。
其五,“氏”亦可专指族氏这种血缘亲族组织之名号,也可以说只是一种标志 。“氏”亦与“姓”一样,具有名(族名)实(族之实体)两种含义 。由此也可以进一步领悟到作为亲族组织的氏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凡称“氏”,皆表未该亲属组织有自己独特的名号 。按照典籍中旧有说法,也可以说是有个独特的家名 。所以所谓“立氏”不仅意味着在组织上相对独立,而且意味着起一个足以表示其独立性的名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