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病,必求三年之艾 三年陈艾

三年艾晨(七年病 , 必求三年艾)
“一日不见 , 如三秋”的典故
先秦时代《诗经》:“他采葛 , 我却一日不见 , 似三月!他挑了小 , 一日不见 , 如的!霈蔡爱喜!一天没见 , 像三岁了!”这是一首关于思念恋人的诗 。葛用来织布 , 萧用来祭祀 , 艾用来治病 。所有女人在努力的时候都会想念自己的爱人 。
“七年病 , 三年爱”的典故
《孟子·离娄上》云:“今日欲为王 , 尚有七年之疾 , 需三年之爱 。如果你不是野兽 , 你就不能长生不老 。”这里的“畜”是“存”的意思 , 是节约的意思 。七岁病是指重症和疑难杂症;三年艾指的是花了三年多时间的艾晨 。“七年的病 , 三年的爱”用来形容平时什么都需要准备 , 事情发生了再想办法都来不及 。
艾叶的药用价值

从上述古文化书籍中 , 我们可以一窥究竟 。艾确实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养生植物之一 。它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药物 , 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
艾医学 , 最早记载在《名医别录》中 , 称为“医草”、“灸草” , 说:“灸能治百病 。可煎止泻 , 吐血 , 藏疮于下 , 妇漏血 。”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用艾条配阿胶、芍药、川芎、当归、生地、侧柏叶组成的胶艾汤、白烨汤治疗宫寒吐血所致不孕症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久病 , 久好 , 故以‘伊(治)’字命名艾 。”又曰:“服之 , 通三阴 , 借诸寒湿 , 化萧杀气为一体 。艾灸可透经 , 治百病百邪 。沉珂人是康泰 , 成就也大 。”
李时珍还称艾“以胜之 , 以方盛之 , 以天下之重 , 谓之”齐国在今天的湖北黄冈蕲春县 , 李时珍的故乡 。艾叶自古以来就是道地药材 。
艾草又名蒿草、艾草、艾草 , 艾叶一般入药 。苦、辛 , 性温 , 入脾、肝、肾经 。艾叶能散寒除湿 , 温经止血 。适用于虚寒出血、腹痛 , 对虚寒妇女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 。它是一种妇科药物 。
历史故事
唐代孙思邈在足三里用艾叶灸 , 活了101岁 。《旧唐书》说 , 刘公度八十岁时 , 步履轻盈 , 经常用艾灸使气海保持常温 , 防病延年 。艾作为一种著名的“草药” , 一定有许多历史故事 。今天 , 让我们来谈谈宋太祖·赵匡胤和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之间的兄弟情谊 。
据《宋史》记载 , 赵匡胤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生病 , 赵匡胤赶去看望他 , 并亲自拿着艾条为弟弟艾灸 。赵光义的身体又冷又湿 , 温暖的气息通过艾灸送入体内 。寒热交织 , 痛得叫出声来 。毛于是在自己身上烧热艾 , 真的很痛 。这样做可以分担哥哥的痛苦 , 赵光义很感动 。
古人欣赏赵匡胤与弟弟的深厚情谊 , 所以用“燃艾止痛”这个成语来赞美他的德行 , 欣赏兄弟之间的情分 。赵匡胤亲自为弟弟艾灸 , 还取艾灸的艾条 , 可见他艾灸操作熟练 , 颇得信任 。
民俗和传说

同时 , 很多古籍记载 , 艾草在春天经常被用来预防瘟疫 。中国每年端午节都有家家户户门前“插绿花”的民俗 。所谓“插青” , 就是在门前悬挂艾叶或石菖蒲 。
关于挂“插青”的由来 , 有这样一个传说 。据说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的时候 , 有一次 , 黄巢率军到了河南邓州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形 , 他伪装成一个普通人来考察地形 。这时迎面走来一个农村妇女 , 手里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 , 怀里却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 , 随着逃窜的人群向西走去 。黄巢很纳闷 , 就上去问 , 村妇说:“今天县 挨家挨户传令 , 说黄巢马上要血洗邓州 , 快逃命吧!”
黄巢又问:“那你为什么一边抱着大的 , 一边抱着小的?”村妇答道:“这个大孩子的父母都被叛军杀了 , 现在只剩下这个独生子了 。小的那个是我的亲生儿子 。万一黄巢来追我 , 我宁愿失去自己的孩子 , 把唯一的孩子留在隔壁 。”黄超被村妇的义气感动了 。他对村里的妇女说:“我是黄巢唯一反对 的敌人 , 绝不会伤害无辜的人!”接着 , 他把剑一挥 , 砍下路边的两株艾草 , 递给村妇 , 说:“嫂子 , 你快回城去 , 叫穷人把艾草贴在门上 。有了这个印记 , 留着它们也无妨 。”消息很快传遍全城 , 当晚穷人家的门上就种上了艾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