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0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反正我已经晕了( 八 )


根据Searle , 电脑就是这样工作的 。它们无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 , 但它们可以运行一个程序 , 处理信息 , 然后给出一个智能的印象 。
引用完毕 。
“中文房间”问题足够著名 , 这是塞尔为了反击图灵设计的一个思想实验 。
机器可以有思想吗?这是一个老的不能再老的问题 。
图灵问:“有思想”是什么意思?我说它有思想 , 你不承认怎么办?我们怎么判断一台机器是不是有思想?
于是图灵设计了一个“图灵测试” , 图灵认为这是一个可操作的标准——如果机器通过了这个测试 , 我们就应当承认它有思想 。
图灵测试是这样的:把一个等待测试的计算机和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分别关在两间屋子里 , 然后让你提问题 , 你通过提问 , 通过分析机器和人对你的问题的回答来想办法区分哪一个是机器 , 哪一个是人 。如果你无法区分 , 那么 , 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 , 就证明这台机器和人一样具有思维 , 有思想——这是一台会思考的机器 。
塞尔用中文房间这个思想试验反击图灵——事实上这确实彻底击溃了图灵 。
中文房间应当这样说才是正确的:一个不懂中文的人(西方人认为中文就像天书一样难以理解 , 如果他认为你的话难以理解 , 就会说:你说的简直就是中文!)被关在一间封闭的屋子里 , 屋里有一个完整的中文对照表——任何一个中文句子都对应一个其他的句子 , 事实上对应的那个句子是前一个句子的答案 。
你可以用中文向这个人提问 , 问题写在一张纸条上传给这个人 , 这个人只要查找对照表 , 找到对应的中文句子传出来就行了 。
那么 , 这个完全不懂中文的人 , 确实像一个精通中文的一样回答一切中文问题 , 但是他丝毫不“知道”任何一句话的意思 。
在此基础上 , 有人提出了更强烈的反击:把爱因斯坦对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汇编成一本书 , 那么你拿任何一个问题去问爱因斯坦 , 与翻着本书会得到同样的答案 , 现在我们能说这本书像爱因斯坦一样会思考吗?
所以转了一大圈 , 我们还是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前面说过的第二个悖论——空地上的奶牛 , 要重新审视柏拉图的JTB:什么是“知道”?“知道”是什么意思?
就像欧几里得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公理是不能证明的 , 最基本的概念也是不能定义的 。
你定义一个概念必须使用其他概念 , 如果你的定义是合理的、适当的 , 而不是胡扯蛋 , 那就要求你使用的概念比被定义的概念更基本 。
“知道”这样的概念就像“时间” , 你不问我 , 我仿佛完全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 你要求给出一个定义 , 世界上却没有人做得到 。
按照郭伦凯郭尔的观点:对于那些最近本的概念 , 你不能定义 , 但是你可以举例说明 。
我们刚刚诞生的时候脑袋里没有任何概念 , 也就不能定义任何东西 , 但是我们仍然能够形成概念 , 靠的就是具体的事例 。
定义能够很好地形成概念 , 举例也行——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
有人认为我只要看见一件东西我就会知道 , 那么你要面临以下的困难:
镜子里反映了一只手机的影像 , 但是镜子并不知道那里有一只手机 。
手机的影像反映到我的眼睛了——这与反映到镜子里没有任何区别——然后变成电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里 , 这时候我就知道了这里有一只手机 。
问题是:手机的影像反映到摄像机里 , 然后变成电信号传导到电视机里 , 电视机为什么不知道那里有一只手机?
下面的问题更尖锐:
假如我像流行小说中说的一样穿越时空跑到秦朝 , 我拿着手机给秦始皇看:“大王 , 你看这是什么?”秦始皇会怎么回答?
“我不知道 。”
秦始皇明明亲眼看见了手机 , 他为什么“不知道”呢?
Das曰:
除非你脑袋里头首先有必要的相关知识、概念 , 并且能够使用这些知识、概念对感觉到的事实、现象、真理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判断 , 得出相应的结论 , 否则你不可能“知道”任何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