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数几何的上帝——格罗滕迪克


代数几何的上帝——格罗滕迪克

文章插图

数学家格罗腾迪克
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Grothendieck),生于1928年3月28日,逝世于2014年11月13日,现代代数几何的奠基者,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 。
主要成就:奠定了现代代数几何学基础,代表作品是EGA,SGA,FGA 。
01
1928年3月28日出生于德国柏林 。他的父亲在二战时被纳粹杀害 。战争结束后,格罗滕迪克(Grothendieck)去法国学习数学,先后师从布尔巴基学派的分析大师让·亚历山大·欧仁·迪厄多内和著名的泛函分析大师洛朗·施瓦茨,二十几岁时就成为当时研究很热的拓扑向量空间理论的权威了 。但是1957开始,格罗滕迪克的研究主要转向了代数几何和同调代数,1959年他成为了刚成立的巴黎高等科学研究所的主席 。他的工作把勒雷、让-皮埃尔·塞尔等人的代数几何的同调方法和层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他创立的概型理论奠定了现代代数几何的基础 。
1928年3月28日,格罗滕迪克出生于德国柏林 。他的父亲沙斯查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曾参加过沙皇俄国的多次暴动(为了革命还和列宁闹翻过),是监狱的常客;而他的母亲汉卡是一位热衷于革命的采访人员、作家 。这对父母非常活跃,甚至千里迢迢跑去参加西班牙内战,留下格罗滕迪克,独自在德国养父母家中,度过童年 。
格罗滕迪克的数学天分,大部分是在二战结束后显现的 。1945年,格罗滕迪克和母亲搬到了法国的蒙彼利埃,在蒙彼利埃大学学习数学 。不过,在这所“老师照本宣科”、“几乎是全法国数学最烂的大学”里,他几乎不能学到什么东西 。格罗滕迪克经常翘课,把精力都放在研究自己的兴趣爱好上 。他察觉到高中数学课本上的缺陷 。关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定义,书本上没有给出让他满意的答案 。而这些答案,在格罗滕迪克看来,才是数学中最本质的问题 。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他实际上重新发现了测度论和勒贝格积分的概念 。
格罗滕迪克后来谈到那段经历时说:“我在孤独工作中学会了成为数学家的要素……我从内心就知道我是一位数学家,做数学的人 。就好像是种本能 。”
1948年,格罗滕迪克等到了一个去巴黎的机会 。法国教育官员马格尼尔回忆,格罗滕迪克申请去巴黎求学的奖学金 。马格尼尔让他说明一下在蒙彼利埃干了些什么 。“我大吃一惊,”马格尼尔说,“本来我以为20分钟会面就足够了,结果他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小时 。”马格尼尔立即就推荐了格罗滕迪克得到奖学金 。
可是,在进入高等师范学院的一年中,格罗滕迪克接触到了许多数学精英,也意识到曾以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数学家”是多么地无知 。更糟糕的是,格罗滕迪克对社交礼仪几乎一无所知 。他曾走到查尔斯·爱尔斯曼(法国数学界当时的领袖人物)面前,不作任何介绍,当头就问:“你是拓扑群方面的专家吗?”为了显示自己的谦虚,爱尔斯曼回答说是的,他知道一点点关于拓扑群的知识 。格罗滕迪克坚持说:“可我需要一个真正的专家!”
尽管天资聪慧,满口德语、学历又不怎么样的格罗滕迪克,很快被巴黎学者们视为外来人 。1949年,他在导师的推荐下,来到氛围相对宽松的南锡,并在那里真正开始了学术生涯 。
在南锡,格罗滕迪克以21岁的年龄,一口气发表6篇论文,每一篇都可以让他当上博士 。然而,由于无国籍身份,他无法成为一名正式的研究员 。而获得法国国籍的条件是服兵役 。这让格罗滕迪克仿佛回到了二战那会儿,感叹“生命廉价,外国人的命更是贱如草芥” 。他离开法国,辗转于巴西、美国等国家 。四处漂泊时,他转向研究代数几何 。也是在那个时间段,他开始和法兰西学院的让·皮埃尔·塞尔通信 。两位数学家之间的通信在2001年出版了法文原版,从信件中可以看出,格罗滕迪克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而塞尔则是那个将他拉回地球的人 。两人革命性地改写了这门学科 。
1956年,当格罗滕迪克再次回到巴黎时,已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两年后,巴黎高等科学研究所(IHES)正式成立,格罗滕迪克是创始人之一 。在IHES期间,他开启了自己的代数几何王国,后来被誉为代数几何的圣经的《代数几何基础》首八卷就是在1960到1967年间与人合作完成的 。
复旦大学数学系的王庆雪老师说,IHES新建时并没有什么地位,而它迅速成为代数几何的研究中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格罗滕迪克的存在 。现在,它是世界上几个最重要的数学研究所之一 。格罗滕迪克是如此重要,甚至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的迈克尔·亚丁说:“数学界需要适应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