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清明螺 肥似鹅”吃蛳螺正当时 这么做最好吃……


宁波日报:“清明螺 肥似鹅”吃蛳螺正当时 这么做最好吃……
本文插图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耙蛳螺嘞 。 ”昨天上午 , 东钱湖畔 , 69岁的马阿龙摇桨出湖 。
临近清明 , 正值蛳螺肉质最为肥美的好时节 。
捕捞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蛳螺的鲜美 , 只是少了那么些许“扁舟放去芦三尺”的乐趣 。
难得一见的耙蛳螺
4月1日上午10点左右 , 湖面的风有些大 , 木质的小船在宽阔的湖面上摇摇晃晃 , 让人心惊胆战 。
轻轻一点浆 , 船就漂了出去 。 离岸不多远 , 马阿龙就稳住了船 。 一条船的长度在6米左右 , “一船开外”是耙蛳螺的最佳距离 。
宁波日报:“清明螺 肥似鹅”吃蛳螺正当时 这么做最好吃……
本文插图
(马阿龙正在耙蛳螺 。 )
一杆渔兜 , 一杆用两块木板拼成的“耙” , 便是耙蛳螺的全套“家伙” 。
耙蛳螺的过程 , 有点像扫地 , 用“耙”一点点往渔兜里划拉 。 不过 , 隔着湖水 , 划拉的过程只能跟着感觉走 , 费力 , 还得随时留意脚下平衡 。
没有十几年 , 甚至几十年水上作业经验的人 , 恐怕只能落个“人仰马翻” 。
慢慢收起渔兜 , 尚未出水 , 就能听到蛳螺壳碰撞发出的清脆响声 。
看来 , 是收获满满的一“耙” 。 几“耙”下来 , 竹筛已经铺上了满满一层蛳螺 。
宁波日报:“清明螺 肥似鹅”吃蛳螺正当时 这么做最好吃……
本文插图
(如今这套耙蛳螺的工具已不多见 。 )
已是古稀之年的马阿龙如今已经极少出湖耙蛳螺 。
他回忆 , 早年间 , 每天在湖上漂4个小时 , 能收获100斤左右的蛳螺 。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耙蛳螺嘞 。 ”马阿龙说 , 主要是因为太累 , “会耙的人年纪都大了 , 年轻人谁还愿意干这辛苦活?”
宁波日报:“清明螺 肥似鹅”吃蛳螺正当时 这么做最好吃……
本文插图
(蛳螺“噼里啪啦”地落下 , 有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味道 。 )
偏偏 , 人们难忘嘬蛳螺时的那一口鲜美和沉醉 。
更何况 , 蛳螺还是“东钱湖四宝之一” , 以它为绝对主角的那道“钱湖吻别”几乎是眼下这个时节来东钱湖的游客的“打卡菜” 。
马阿龙把船划到岸旁的芦苇边 , 拉起一串虾笼 。 虾笼里虾倒还不多 , 却“钉”了不少蛳螺 。
虾笼本是用来捉虾的 , 却被蛳螺“看中” 。 每次把虾笼收起来 , 总能收获满满 。 相比耙蛳螺的“主动出击” , 这种捕捞方式 , 多了几分“愿者上钩”的佛系和淡定 。
宁波日报:“清明螺 肥似鹅”吃蛳螺正当时 这么做最好吃……
本文插图
(马阿龙利用虾笼引蛳螺“上钩” 。 )
马阿龙把所有蛳螺都倒在竹筛里 , 放到湖面上筛了一遍 。
“耙上来的蛳螺 , 常常混着泥块、死蛳螺 , 要挑过;自己‘钉’在虾笼上的蛳螺 , 只只鲜活 。 ”
捕捞方式的改变 , 不会影响蛳螺的肥美 , 只是少了那么些许“扁舟放去芦三尺”的野趣 。
“清明蛳螺抵只鹅”
船靠岸 , 马阿龙干脆蹲在湖边埠头上剪起蛳螺“屁股”来 。 用的是类似老虎钳一样的工具 , “很简单的 , 你看把‘屁股’上白白那一块剪掉就好了 。 ”
宁波日报:“清明螺 肥似鹅”吃蛳螺正当时 这么做最好吃……
本文插图
(给蛳螺“剪屁股”)
给蛳螺“剪屁股” , 可不是“屁点儿大的事” 。
会直接影响到蛳螺的“身价” 。 马阿龙说 , 直接把蛳螺拿到菜场里去卖 , 顶多也就3-4元一斤 , 但“动过刀”的蛳螺 , 最高能卖到7-8元一斤 , 平时也有5元一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