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首诗写了八个人,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后来还成为画家的题材( 二 )


诗中虽然只写贺知章醉后的神态,描绘他喝醉酒后,骑着马就像乘船一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曾经眼花缭乱,跌进水渠,竟在水里熟睡不醒。
杜甫一首诗写了八个人,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后来还成为画家的题材
文章插图
贺知章在八人中是资格最老,年纪最大的一位,杜甫利用夸张与写实并重的艺术手法描摹这位长者一时兴来喝得酩酊大醉,似乎有点失态。
诗人用惟妙惟肖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贺知章纵酒豪放、旷达飘逸的性格。贺知章谐谑滑稽、富有浪漫的形象跃然纸上。
关于贺知章,还有一个特别有名的“金龟换酒”的故事,话说唐天宝元年(742年),诗人李白结束了他的漫游生活,独自来到长安。有一天,他和贺知章不期而遇,贺知章早就听闻李白的诗名,两人一同来到一家酒店,把酒论诗。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人这一喝就是一个下午的时光。
杜甫一首诗写了八个人,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后来还成为画家的题材
文章插图
(“金龟换酒”)
当他们准备结账离开酒店时,贺知章一摸口袋,才想起出门的时候忘了带钱,于是贺知章毫不犹豫地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作为酒钱。这个金饰龟袋是唐代官员的一种配饰,也是身份的象征。
唐初官员的服饰,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三品以上的官员才会佩戴金龟袋,官员的名字和官职都会记在上面。史料记载:鱼符材质“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贺知章时任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是一位三品官员,所以佩戴着金鱼袋。
李白连忙劝阻说,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拿来换酒呢?经过这次以酒会友的相逢,李白和贺知章也建立深厚的友情,后来,贺知章向朝廷推荐李白,李白也得以进入翰林院任职,可以说也是因酒结缘。
当贺知章去世后,李白思念友人,对酒独酌,想起当年金龟换酒的故事,一时间百感交集,还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的诗歌来追忆这位老朋友。
杜甫一首诗写了八个人,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后来还成为画家的题材
文章插图
汝阳王李琎是杜甫第二个描写的人物。杜甫连用三句来描绘李琎饮酒与醉酒的状态:“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李琎,是李宪的儿子,唐玄宗的侄子,史料记载李琎“眉宇秀整,性谨絜,善射,帝爱之”。李琎的花鼓打的也很好,李隆基还给他送上了一个“花奴”的称号,可以说李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翩翩公子。由于他身份显赫,深得李隆基的宠信,所以他在饮了三斗酒后,才上朝面见天子。
杜甫一首诗写了八个人,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后来还成为画家的题材
文章插图
李琎与贺知章等人有诗酒交,常有来往,他对酒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即便是路上遇到卖酒的车辆,闻到空气中散发出的阵阵酒香,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口水,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去这是如何理解呢?
原来酒泉就是一个以酒得名的城市,据《三秦记》记载:“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所以李琎才会这样说。
杜甫当年来长安初期,曾在李琎的府中作宾客,彼此切磋诗人,饮酒作乐,可以说杜甫对李琎还是很了解的。杜甫在这首诗中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李琎不拘小节、贪杯酣酒的心态和醉意,真可谓描摹精工,点指画字。诗人也很有分寸地拿捏住了李琎饮酒与醉酒时的状态。
杜甫一首诗写了八个人,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后来还成为画家的题材
文章插图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这是杜甫描写的第三位人物形象,说的是谁呢?原来他就是李适之。
李适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历任通州刺史、河南尹,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担任朝廷左相一职。
李适之性情豪爽,人际关系很好,他的朋友圈云集了当时文坛的逸士名流,他常摆酒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对于这样的生活,他在《朝退》一诗中无比自豪地说:“朱门长不闭,亲友恣相过。年今将半百,不乐复如何?”
杜甫一首诗写了八个人,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后来还成为画家的题材
文章插图
性格开朗的李适之每天沽酒待客,酒逢知己千杯少,欢酣豪饮就成为李适之的待客之道,所以杜甫说他喝酒的样子恰似长鲸吸纳百川。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适之罢相后,到宜春当太守去了,一时间门庭冷落,平日里和他推杯换盏的逸士名流也都刻意回避,不再去李适之家里饮酒去了。
此时的李适之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喝酒时也是独自对酒独酌,人生浮沉,饮酒时的心情也就不一样了。这时的李适之在诗中道出了自己的喟叹:“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