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理如何克服 妒忌嫉妒

嫉妒(如何克服嫉妒)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可能有一些嫉妒的经历 。嫉妒存在于每一种文化中 。它被描述为一种道德上的罪恶或一种需要用正义的思想去克服的弱点 。
然而,心理学研究发现,嫉妒对我们也有积极的影响 。今天就来说说嫉妒 。
什么是羡慕?Spielman(1971)指出,Envy的词源是拉丁语invidia,来源于动词“invidere”,意思是“带着敌意观看” 。
《牛津英语词典》对嫉妒的定义是:看着另一个人比自己有一些优势时的屈辱感;韦伯的字典对嫉妒的定义是“当看到别人的优秀或好运时,感到烦恼、羞辱、不满或不安,同时感到一定程度的厌恶,以及希望拥有同样的优势 。"
*区分【嫉妒】和【嫉妒】
人们往往很难区分羡慕和嫉妒 。但事实上,许多精神分析学家已经对这两者进行了区分:
嫉妒是我们看到别人拥有并享受我们想要的东西时产生的负面情绪 。在这种情感中,我们只针对对方 。
嫉妒是在嫉妒的基础上存在的,但它至少是为两个人而存在的 。往往是当人从一个人身上感受到自己想要的爱,从另一个人身上得到,或者从另一个人(主体的竞争对手)身上夺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嫉妒” 。
比如你的好朋友有一份很好的爱情,你一直很向往那种爱情(但是对这个好朋友的另一半没有感情),但是你一直没有,你可能会嫉妒这个好朋友 。而如果你喜欢上了这个好朋友的另一半,你又觉得你的好朋友夺走了你本该拥有的爱,你可能会在嫉妒的基础上再次嫉妒 。
嫉妒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嫉妒是人们常见的情绪反应 。它不是在随机或盲目的比较中产生的,而是始终存在于社会比较的某些特定情境中 。嫉妒的产生需要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1.对方和我们差不多
我们会因为和与自己相似的人比较或被比较时无法互相比较而感到嫉妒 。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有心理平衡的需要,即人们倾向于认为既然有相似的生活、教育背景和社会阶层,就应该有相当的成就水平 。
与完全不相干的人相比,它并不能实质性地干扰这种平衡:不会让人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也不会轻易引起嫉妒 。比如,医生不会羡慕芭蕾舞者,除非ta接受过一段时间的相关舞蹈训练 。
这件事有很高的自相关性 。
那些自我关联度高的东西,指的是我们一直向往的东西,或者与核心自我价值直接相关的东西 。当被比较的方面与自我高度相关时,我们很容易因为别人在这方面比自己强而感到痛苦 。这些方面的比较很容易引起我们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导致嫉妒 。
这个很好理解 。如果你在乎某样东西,你就会很容易被某样东西伤害 。我就是这么说的 。
3.主观不公平感
当与他人比较时,我们总觉得这个人配不上那些优点或成就 。我们会觉得ta只是运气好,或者会觉得自己满足不了那些太好的条件 。我们会为此感到不公平和嫉妒 。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公平感往往来自于我们的主观判断 。我们看不到别人克服的问题,但我们可以看清自己的处境,才能做出这种不公平的判断 。
但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感受到的不公平并不客观时,就会进一步加剧我们的嫉妒——越是无法证明别人的优点不公平,我们的嫉妒就会越强烈 。
我在想象中对这件事有很高的控制力 。
当我们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所成就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羡慕那些在这件事情上有所成就的人 。这种对想象的控制,无论我们是否嫉妒,都不受现实的影响 。也就是说,不管我们在现实中对这件事有没有控制权,想象中的状态才是影响我们嫉妒的因素 。
一些研究还发现,当人们认为他们的成就是由于特殊的运气时,他们往往会嫉妒对方 。当人们认为对方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果时,他们更倾向于羡慕对方,他们也很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类似的成果 。
比如,当人还没有完全接受自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的时候,就会羡慕身边那些天生各种先天条件的人 。这是因为在他们的想象中,他们对这些方面还是有控制权的(虽然他们没有) 。人一旦意识到自己无能为力,就不会嫉妒这样的人 。
以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嫉妒~
嫉妒的两个方面嫉妒有两个方面 。心理学家区分嫉妒的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这主要与嫉妒引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有关 。
[嫉妒的一面]
恶意嫉妒通常包含破坏性的意图,希望在比较中减少被嫉妒者的优势,同时减少“处于劣势”的感觉 。在这种影响下,人们会通过造谣、诽谤、中伤或其他间接的行动来贬低嫉妒的人 。比如同事升职加薪,恶意的嫉妒会让人忍不住在背后贬低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