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一般分为广义与狭义 。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主要指人类的精神财富 。
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这个意义上他等值于广义的文化概念 。文明可以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与文化偏重于人类的精神成分不同,文明更加偏重于人类的物质成分,文明是人类精神的外化表现 。
一、从词源学上看文化与文明
在拉丁文中,文化(culture)源于拉丁文Colere,原意是对土地的耕耘与对植物的栽培,泛指超乎单纯的自然状态之上的人的能力的培养及训练;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原意是指公民的,国家的,其本质含义为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用于表明人、社会与国家的进步状态与先进程度,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通常认为,文化表达的是人类对事物的培养与与化育;文明表达的是文化的彰显与外化 。
在中国语境里,“文”的本义,较早出现在《易· 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礼记·乐记》说:“五色成文而不乱 。”《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叉” 。因此,“文”,就是“错画”即花纹 。“文”的若干引申义包括:其一为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其二为人的品德、修养,与先天的“质”、“实”相对;其三是进一步引申出的美德、善行之义 。
文章插图
“化”的本义,在甲骨文中为人手中拿一把匕首,意味着人用力量去改变,引申为改易、生成、造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 。《易·系辞》“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等等 。这些都是变化、造化、变易的意思 。
“文化”二字较早在西汉刘向《说苑·指武》中连用:“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 这里“文化”,与“自然”、“质朴”、“野蛮”相对 。汉语中“文化”的本义表示对人后天性情陶冶,品德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更多泛指人的精神领域 。
“文明”一词在中国语境里,其含义基本与“文化”相同 。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孔颖达注释:“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
这儿的“文明”除了具有文采斐然之义,还有与“质朴”、“野蛮”一词相对应的意思,后引申为文治教化,文德辉耀 。
“文化”与“文明”词汇的广泛流行运用,中国是在清代中晚期西学东渐后才逐步多起来的,而且用意与早先的含义变化较大,多为二词本意的引申意义 。西方则是近代以来开始流行文化与文明词汇的运用 。近代西方大航海以来殖民地的开拓与演进,带来了各国文明的相互交融与碰撞,特别是考古与人类学的传播与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许多学者对文化与文明的研究,产生了伏尔泰、恩格斯、布罗代尔、亨廷顿、雅斯贝尔斯、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内等一大批兼治或专治文化史与文明史专家 。他们对文明史与文化史的研究,极大地开阔了我们对过去世界历史的认知,启发了我们对人类各国、各地不同文化与文明的思考 。但同时,他们对人类文化与文明的研究也并没有清楚区分二者的界限与边界,使得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相互纠缠,更加的扑所迷离 。
文章插图
二、从不同维度看文化与文明
(一)从历史发生维度看文化与文明
从历史发生维度看,文化存在的历史要比文明早得多 。人类在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当人类开始从动物界分离出来时,人类就开始创造自身的文化;而文明则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属于文化的较高阶段 。语言的形成、火的使用与弓箭的发明,是原始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人类文化的表现;而对动物的驯养与繁殖、植物的栽培与化育、制陶技术的掌握,尤其是文字的出现、铁的冶炼与城市的出现,则是原始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此之前,我们只能指称人类社会有原始文化,之后既可以指称人类社会有人类文明,也可指称人类社会有人类文化 。
- 【时尚一点】优雅与年龄无关,这位70岁的奶奶年过半百,却比同龄人更时髦
- 高梁米 高粱米的功效与作用
- 高筋面粉 高筋面粉与低筋面粉的区别
- 他是八十万禁军副教头,与卢俊义20回合战平,林冲遇上此人,能走多少回合?
- 腿上有痣的位置与命运图解 左大腿外侧有痣代表什么(图文)
- 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 抖音和快手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快手与抖音的区别
- 【爱历史】东汉永和五年一共有多少郡国、户口、人口以及13州与现在地图对比
- 【游戏迷】和平精英又出现一位高技术主播,技术与不求人晚玉和鲨鱼哟
- 数学小故事:进位加与退位减的小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