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量子纠缠——贝尔不等式( 二 )


我们可以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加深对上文的理解:两个双胞胎A和B,出生后从未见过面,互相完全不知对方情况 。一天,两人分别来到纽约和北京 。假设双胞胎诚实不撒谎 。当纽约和北京的警察问他们同样的问题:“你是哥哥吗?”,如果A回答“是”,B一定是回答“不是”,反之亦然 。对这个问题,他们不需要互通消息,回答一定是反相关的,因为问题的答案是出生时就因出生的顺序而决定了的(这可相仿于P xx =-1的情况) 。但是,如果纽约警察问A:“两人中你更高吗?”,而北京警察问B:“你跑得更快吗?”,按照我们的经典常识,两人出生后互不相识,从未比较过彼此的高度,也从未一起赛跑 。所以,他们的回答就应该不会相关了(这可相仿于P xz =0 的情况) 。
现在再回到简单的数学:我们在P xz 、P zy 和P xy 的表达式上,做点小运算 。首先,将P xz 和P zy 相减再取绝对值后,可以得到:
|P xz ?P zy |=2|n 2 ?n 4 ?n 6 +n 8 |=2|(n 2 +n 8 )?(n 4 +n 6 )| (7.1)
然后,利用有关绝对值的不等式|x?y|<=|x|+|y| ,我们有:
2|(n 2 +n 8 )?(n 4 +n 6 )|<=2(n 2 +n 4 +n 6 +n 8 )=
(n 1 +n 2 +n 3 +n 4 +n 5 +n 6 +n 7 +n 8 )+
(?n 1 +n 2 ?n 3 +n 4 ?n 5 +n 6 ?n 7 +n 8 )=1+P xy (7.2)
这样,从(7.1)和(7.2),我们得到一个不等式:
|P xz ?P zy |<=1+P xy (7.3)
这就是著名的贝尔不等式 。上述不等式是贝尔应用经典概率的思维方法得出的结论 。因此,它可以说是在经典的框架下,这三个关联函数之间要满足的约束条件 。也就是說,经典的孙悟空不可以胡作非为,它的行动是被师傅唐僧的紧箍咒制约了的,得满足贝尔不等式!
但是,如果是量子世界的量子孙悟空,情况又将如何呢?当然只有两种情形:如果量子孙悟空也遵循贝尔不等式,那就好了,万事大吉!爱因斯坦的预言实现了 。量子论应该是满足‘局域实在论’的,量子孙悟空表现诡异一些,只不过是因为有某些我们不知道的隐变量而已,那不着急,将来我们总能挖掘出这些隐变量的 。第二种情况:那就是量子孙悟空不遵循贝尔不等式,贝尔用他的‘贝尔定理’来表述这种情形:“任何局域隐变量理论都不可能重现量子力学的全部统计性预言” 。如果是这样的话,世界好像有点乱套!
不过没关系,贝尔说,重要的是,这几个关联函数是在实验室中可能测量到的物理量 。这样,我的不等式就为判定EPR和量子力学谁对谁错提供了一个实验验证的方法 。
那好,理论物理学家们说,我们就暂时停止耍嘴皮,让将来的实验结果来说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