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闹饥荒时,为何灾民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宁愿吃草根啃树皮?( 二 )


但这终究是饮鸩止渴的做法 , 因为高岭土易吸水膨胀 , 吃下去的土会在肠胃里结块 , 导致拉不出来 。
因此 , 一旦观音土吃多了 , 肚子就会涨得厉害 , 最终性命难保 。
古代闹饥荒时,为何灾民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宁愿吃草根啃树皮?
文章图片
图|高岭土
那么 , 灾民们为什么不去捕捉河里的鱼虾呢?这其实也要根据灾情具体分析 。
假如是由战争引起的灾荒 , 那么就会有大量的人死去 , 而灾民一般都是沿着河流迁徙的 。
这些死去的人 , 其尸体就会在河流中从上游飘到下游 。
河里的鱼虾 , 往往是啃食着尸体长大的 , 出于对鬼神的敬畏 , 人们自然就不敢食用这些鱼虾了 。
如果是洪涝灾害 , 大量的雨水汇集在狭窄的河道当中 , 水流速度变快 , 水平面也越来越高 。
古代闹饥荒时,为何灾民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宁愿吃草根啃树皮?
文章图片
洪水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以及污物 , 由于流速过快 , 河流的自净作用也得不到发挥 。
此时的自然环境 , 已经不适合水生生物栖息 , 加上河水又受到大量的废弃物污染 , 鱼虾自然就成群死亡 , 侥幸存活的鱼虾也就销声匿迹 。
如果灾难是由旱灾引起的 , 河流消失无踪 , 鱼虾暴露在日光下 , 也都晒死了 , 根本就不能食用 。
由于气候原因 , 华北平原发生洪涝和旱灾的频率远远大于南方 , 南方水系众多 , 其后调节能力也更强 。
古代闹饥荒时,为何灾民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宁愿吃草根啃树皮?
文章图片
图|晒得龟裂的土地和被晒干的鱼
北方除了黄河水系之外 , 几乎没有其他大河能够勉强支撑一个地区的生产生活 , 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北方 , 渔业资源也相应稀缺 。
在饿殍遍地的灾区 , 灾民们喝上干净的水都成了大问题 , 更别提找到一条适合鱼虾生存的河流了 。
相比之下 , 草根和树皮则遍地都是 , 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 。
草根和树皮虽然难以下咽 , 但面临食物匮乏的处境 , 不失为一个最佳的选择 。
古代闹饥荒时,为何灾民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宁愿吃草根啃树皮?
文章图片
图|正在剥食树皮的饥民(旧照)
当然有些百姓也会去寻找一些其他的东西吃 , 在一些深山老林之中 , 生长着许多可食用的野菜 。
有经验的老百姓就会去采摘一些这样的东西回来 , 只有那些干旱极其严重的地方 , 老百姓才会无奈地吃一些草根和树皮 。
我们之所以一想到饥民就联想到草皮树根 , 其实也是受电视剧而产生的刻板印象 。
这些东西虽然对人的身体不好 , 但对于饥荒年代的老百姓来讲 , 吃饱了肚子就等于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
即便在这个食用过程当中 , 也有很多人因食用不当而丢掉了性命 , 但当时也确实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了 。
古代闹饥荒时,为何灾民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宁愿吃草根啃树皮?
文章图片
图|因为饥饿靠在路边休息的饥民(旧照)
有人或许会问 , 在饥荒年代 , 官府对老百姓的处境难道视而不见吗?
客观而言 , 在朝廷收到有关地方的奏折后 , 通常都会下令开仓放粮 。
但是 , 古代的交通条件不如现在 , 光是奏折和旨意的上传下达就要花去很多时间 。
等到物资送到百姓的手里时 , “黄花菜都凉了” , 如果不靠吃树皮草根苟活 , 早就饿死了 。
更不要说中间还有一定的运输损耗和层层盘剥 。
古语有云:“
三年清知县 , 十万雪花银 。 ”
历朝历代都少不了贪官污吏 , 这些救命的赈灾钱粮 , 在他们眼里不过是天赐横财 。
古代闹饥荒时,为何灾民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宁愿吃草根啃树皮?
文章图片
图|影视作品中的饥民形象
如果说朝廷发下来的物资是一个烧饼的话 , 那么也许到了老百姓手里就只剩下一粒芝麻了 。
无奈之下 , 百姓只能选择逃荒到那些受灾较轻的地区去 。
在逃荒的过程当中要解决食物问题 , 他们只能沿途乞讨 , 或者啃树皮草根过活 。
不过大家也能想得出来 , 古代的平民百姓都比较穷 , 饥民就算去乞讨 , 估计也要不来什么食物 , 摆在他们眼前的最现实的选择还是树皮和草根 。
古代闹饥荒时,为何灾民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宁愿吃草根啃树皮?
文章图片
图|善良的百姓救助饥民(剧照)
需要指出的是 , 对于饥荒年代 , 饥民为什么选择啃树皮吃草根而不去下河捕捉鱼虾 , 也有人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