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痛歼僧格林沁,多次击败湘军淮军,是怎样走向灭亡的
在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之时 , 其实在淮河流域也活动了一支反清武装 , 其存在时间比太平天国更加长 , 直到1867年 , 这个反清的武装才被彻底的镇压 , 这就是驰骋中国中部地区的捻军 。
其实 , 在鸦片战争之后 , 各地爆发了反清起义 。 尤其以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影响力最大 。
文章图片
捻军的崛起
在1851年 , 也就是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的那一年 , 在河南南部也爆发了大规模的捻军起义 , 咸丰派遣胜保以及僧格林沁率领八旗军镇压 , 捻军认为清军来势汹汹 , 硬拼伤亡太大 , 因此决定采用灵活战术 , 伺机歼敌 , 虽然清军在人数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 但是捻军依靠灵活的战术 , 到处打击敌人 , 使得僧格林沁等人 , 被打着晕头转向 。 虽然 , 捻军起义规模并没有太平天国那么大 , 但是僧格林沁等人的战术比较陈旧 , 因此使得捻军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 , 并且 , 捻军与太平天国有共同的敌人 , 因此时而合作 , 这使得清朝是非常头疼的 。
在太平天国发动北伐时候 , 捻军也进行了配合 , 使得太平北伐军比较顺利的渡过黄河 , 并且一度达到了天津附近 , 使得清朝非常惊慌 , 因此清朝调集几十万大军对付 。
当然 , 捻军与太平军也并不是铁板一块 , 因此他们也配合不够默契 , 在清军重兵围剿下 , 北伐军最终是全军覆没 。
此后 , 僧格林沁对付捻军 , 但是没有奏效 , 当然 , 农民军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 与太平天国军一样 , 发生了分裂与内讧 , 导致其出现了东捻军与西捻军 。 东捻军活动于安徽、山东、河南东部与江苏北部 , 也就是淮河流域 。 而西捻军主要活动在陕西、湖北北部与河南西部 。
而分裂的捻军 , 其实力受到很大的重伤 , 也为后期被清军各个击破埋下了伏笔 。
文章图片
捻军发展
在太平天国失败之后 , 捻军依旧轰轰烈烈的在淮河流域活动 , 并且与太平天国的参与合为一体 , 尤其是赖文光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将领 , 采取灵活的战术 , 给予清军带来多次打击 。
清朝将其视为首个镇压的目标 , 首先派遣胜保镇压 , 胜保这个人 , 只会夸耀自己的战功 , 但是能力不堪入目 , 在打了败仗之后 , 上报朝廷吹嘘自己歼灭多少 , 实际上是一再被捻军击败 。 虽然胜保吹嘘的很完美 , 但是最终纸包不住火 , 胜保的事儿还是东窗事发了 , 因此被清朝治罪 , 胜保因为吹嘘战功 , 作战不利 , 最终被赐死 。
其次就是派遣与英法联军作战 , 也是歼灭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僧格林沁出场 , 僧格林沁在清军还算是德高望重 , 但是其人骄傲自大 , 战术也比较的单一 。 打了几个小胜仗 , 就以为是捻军不堪一击 , 因此 , 中了捻军的诱敌深入之计 , 最终在今天的山东菏泽全军覆没 , 连僧格林沁本人也被杀 。
再次是派遣湘军与淮军 , 在僧格林沁被杀之时 , 湘军与淮军因为愤恨僧格林沁的目中无人 , 因此按兵不动 , 看至八旗军全军覆没 。 其实在早期间 , 湘军与淮军对阵捻军胜率也并不是非常高 , 如李鸿章在山东被捻军击败 , 曾国藩也在淮北地区被捻军击败 。
虽然清军对湘军与淮军见死不救的做法是非常愤怒的 , 但是还需要依靠他们镇压捻军 , 因为此时的八旗军已经没有什么作战能力 , 绿营军更不是捻军的对手 , 而唯有淮军与湘军尚有一战之力 。
文章图片
捻军覆灭
【捻军痛歼僧格林沁,多次击败湘军淮军,是怎样走向灭亡的】在僧格林沁失败之后 , 淮军与湘军主力都被派遣对付捻军 , 而捻军利用灵活的战术 , 虽然躲避了清军的打击 , 但是最终被刘铭传与左宗棠等人打败 。
在潍坊地区 , 刘铭传与赖文光的主力作战 , 双方进行反反复复的拼杀 , 最终淮军依靠武器先进以及人数的优势 , 击败了东捻军主力 , 赖文光只带领数千人逃走 , 而阵亡的人数达到3万多人 , 这也是赖文光参加捻军以来遭遇到的最大的失败 。
虽然赖文光侥幸的逃脱了 , 但是最终还是在淮北地区被清军所歼灭 , 赖文光本人也被杀 , 东捻军自此全军覆没 。
在东捻军全军覆没之后 , 西捻军在张宗禹的率领下 , 最终还是抵挡不住淮军与湘军共同围剿 , 最终也在山东西部全军覆没 , 当然张宗禹不知所踪 , 有人说他跳水而死 , 有人说他出家 。
- 梦见佛仙僧道怎么回事 梦见佛仙僧道有什么预兆(图文)
- 数学名人故事:唐代数学家僧一行
- 宰相找高僧仆卦,探问前程,高僧:万羊食尽是死期
- 幽默小故事:唐僧取经
- 趣味数学小故事 唐僧取经
- 西游记里的趣味数学题:唐僧取经——四则运算
- 西游记里的趣味数学题:唐僧过生日—分解质因数问题
- 为什么刘备、唐僧、宋江,这三位领导都写得如此窝囊呢?
- 盲僧龙的传人皮肤很珍贵? 龙的传人加点
- 宋美龄去武当山求仙问子,高僧说出8个字,她听后大哭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