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西方经济学论文( 二 )


第二次修订和补充出现在1936年 。当时 , 由于1929年后西方世界的大萧条 , 资本主义社会面临崩溃的危险 。因此 , 西方国家越来越多地以解决失业问题为目标干预经济生活 , 以摆脱萧条 , 确保政治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 ,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不能完全满足西方社会的需要 。虽然西方社会仍然欢迎资本主义是“理想社会”的观念 , 但如果把经济生活中的自由放任和国家不干预政策解释为上策 , 那么西方国家以解决失业为目标干预经济生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为了提供这一理论基础 ,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 。(注: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伦敦 , 麦克米伦公司 , 1936年 。)在这本书中 , 凯恩斯宣称 , 资本主义的自发行动不能保证资源的使用能够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 , 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生活 , 以解决失业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问题 。他的意思是 , 只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 , 资本主义仍然是传统经济学所推崇的“理想社会” 。这样 , 凯恩斯不仅维护了传统西方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宣传 , 也为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
希克斯在1939年出版了《价值与资本》(注:希克斯:价值与资本 , 之一版 , 伦敦 , 牛津大学出版社 , 1939) 。)代表了对传统西方经济学的第三次修正和补充 。这本书涉及两个方面:价值论和一般均衡理论 。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西方经济学论文】马歇尔的价值论被称为基数效用论 , 基数效用论有两个让西方学者处于理论劣势的假设 , 即效用量可以度量和边际效用量随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前者说作为主观心理状态的效用是可以衡量的 , 这是没有说服力的 , 而根据后者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 , 货币的边际效用也必然是递减的 。根据这种说法 , 同样的一美元对穷人比对富人更有用 , 因为富人比穷人持有更多的货币收入 。这样 , 如果你从富人那里拿一块钱给穷人 , 那么整个社会的总效用或福利就会增加 。这种“转移支付”显然不利于资产阶级 , 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必须否认的 。
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中提出了序数效用理论 。序数论可以在形式上避免基数论对资产阶级不利的两个假设 , 同时可以用基数论得到马歇尔的需求曲线 。序数显然对资产阶级有利 。因此 , 在《价值与资本》出版后 , 序数理论逐渐取代基数理论 , 成为西方正统经济思想的一个基本前提 。此外 , 这本书的出版还起到了推广和普及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作用 , 使一般均衡构成了当今微观经济学的必要组成部分 。尽管如此 , 与凯恩斯的第二次修正和补充相比 , 希克斯的修正和补充在范围和程度上都明显处于次要地位 。
二战后 , 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得整个西方经济体系出现了明显的漏洞 。一方面 ,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主要侧重于个体数量分析 。通过对个体消费者、生产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分析 , 得出资本主义市场中的各种要素能够自我调节社会中的各种矛盾 , 并据此主张国家在经济生活中实行自由放任和不干预的政策 。另一方面 , 凯恩斯专注于总量变量的分析 。他根据自己建立的总量变量理论 , 得出资本主义市场的各种因素无法自行协调解决失业问题的结论 , 并据此主张对经济生活实行国家干预的政策 。这样 , 在西方经济理论体系内部就出现了干预和反干预 , 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和不和谐 。
鉴于此 , 以萨缪尔森为首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逐渐建立了新古典综合的理论体系 。这个学派把传统的西方经济学 , 包括之一次和第三次的修订和补充 , 作为研究个体数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 , 把构成第二次修订和补充的凯恩斯理论 , 作为研究总量问题的宏观经济学 。它声称前者以充分就业为基础 , 而后者侧重于研究不同层次的就业 。因此 , 这两种理论相辅相成 , 可以纳入同一体系 , 而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只是同一理论体系中涉及的两种不同情况 。同时 , 这个学派还将现代资本主义描述为“混合经济” , 由“私人”和“公共”两部分组成 。前者的缺点可以由后者来弥补 。前者的作用由微观经济学分析 , 后者的必要性由宏观经济学论证 。这样 , 新古典综合派既试图弥补西方经济理论体系的漏洞 , 又试图通过理论体系的一致性来维护资本主义是一个理想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