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论治肿瘤的精髓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六经辨证治疗肿瘤的精髓)
中医历来讲究辨证论治 。源于仲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法 , 不仅用于外感热病 , 也广泛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治疗 。在临床过程中 , 知识要灵活机动 , 治病既不能脱离规律 , 也不能受规律的束缚 ,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基于六经辨证的肿瘤诊治也是如此 。我们来看看六经辨证是如何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 。
仲景伤寒六经辨证是在《苏文热论》六经辨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 。在此基础上 , 仲景以脉证为基础 , 不分时间 , 不分先后 , 根据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 , 以三阴三阳-六经为辨证纲领 , 有了“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和“辨阳明病……”的六经辨证 。在六经辨证中 , 疾病的演变可以通过经络、经脉、由表及里等途径传递 , 而不仅仅是通过三阳病 。仲景六经辨证吸收了汉代以前的相关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 , 总结了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 并结合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邪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缓急等多种因素 , 将外感发热发展演变中的各种证候按一定规律分析、综合、归纳为六种不同类型 , 用于辨证论治 。同时以六经为脏腑经络背书 , 提倡辨证论治与辨病相结合的辩证 。因此 , 六经辨证不仅用于外感热病 , 还广泛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治疗 。由此 , 我们可以领悟到“察脉象 , 知所犯之病 , 依证而治”的内涵 。在临床实践中 , 灵活变通是必要的 。治病既不脱离规律 , 也不受规律约束 , 辨证必须与辨病相结合 。肿瘤的辨证论治也要根据临床各种证型 , 区分疾病是否属于寒热虚实 , 病在何处 , 属于什么脏腑经络 , 灵活运用六经辨证法 。
一、太阳病综合征
太阳主宰着营卫 , 这是主人的样子 , 也是一切佛经的屏障 。外感病邪侵袭 , 太阳首当其冲 , 正气上升抵御邪气 。所以首先表现为太阳病 , 以脉浮、头颈剧烈疼痛、恶寒为主要症状 , 分为表虚和表实 。
外感风邪 , 营卫失调 , 是太阳中风的证候 。临床症状包括发热、恶风、头痛、自汗、鼻吐干呕、舌淡苔白、脉浮缓等 。桂枝汤可用于舒筋祛风、调和营卫 。再看桂枝汤 , 它是针对营与生的不和谐而设计的 。无论外感还是内伤 , 符合桂枝汤证者均可使用 。如手术或放化疗后常出现自汗、四肢冰冷、恶风发热等症状 。根据肿瘤治疗理论 , 结合验案 , 桂枝汤可用于治疗乳腺癌治疗后出现的出汗、头痛、发热、气血两虚、营卫不和等症状 。根据兼症灵活处理 , 阳虚汗出症状表现为“小便不利 , 四肢略急 , 屈伸不利”者 , 宜用桂枝附子汤;阳虚 , “脉促 , 胸满” , 用桂枝去芍药汤;对于呼吸困难 , “颈背强 , 汗出恶风”者 , 可用桂枝加葛根汤;肺气虚 , “哮喘在家” , 用桂枝加厚蒲幸子汤;气虚 , “身痛 , 脉缓” , 加桂枝、芍药生姜、人参一两 , 新汤三两;水气内滞 , 表证未解 , “头剧痛 , 脑发热 , 无汗 , 心下微痛 , 小便不利” , 用桂枝加茯苓白术汤 。
外感寒邪 , 卫阳被缚 , 营郁滞 , 是太阳伤寒之证 。临床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头颈部剧烈疼痛、四肢疼痛、喘息无汗、舌淡苔白、脉紧等 。 , 所以用麻黄汤 。肺癌引起的咳嗽咯血 , 痰中带血 , 呼吸困难伴胸痛发热 , 舌淡苔白 , 脉紧等 。 , 属风寒束表 , 肺失郁者可用麻黄汤加减 。若寒邪郁化为热 , “发热恶寒 , 身痛烦躁不出汗” , 用大青龙汤解表寒 , 清里热;若表里寒热 , 内逼肺气 , “汗出喘而不实热” , 则用麻黄杏仁甘草膏汤解表清里;若风寒湿兼证 , 则症状为“体 痛” , 用麻黄加外科汤剂解表祛湿;如果表里湿热 , “周身满痛 , 发热 , 日戏” , 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解表燥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