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不纳谏导致失败?去世太早才是袁绍唯一的大问题

袁绍作为三国前期实力最为强大的割据势力之一 , 却在与曹操的争夺中败下阵来 。 很多人诟病因此袁绍 , 说他不纳谏 , 白白错过了许多占据上风的机会 , 犯了很多错误 , 诸如没有迎奉汉献帝 , 分给诸子一人一州为后来内乱埋下伏笔、不该打官渡之战等 。
但是在笔者看来 , 袁绍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败下阵来固然有他的过失之处 , 但是最致命的问题却是袁绍死的过早 , 在击败公孙瓒占据四州三年后就去世 , 三年的时间任谁也无法逆天改命 。 而不纳谏等问题则是由于成王败寇式的史书记载才显得突出 。
袁绍不纳谏导致失败?去世太早才是袁绍唯一的大问题
文章图片
袁绍不纳谏导致失败?去世太早才是袁绍唯一的大问题】不迎奉汉献帝 , 袁绍有难言之隐
汉室政权的正统性的影响力不会不知道 , 早在董卓时期他就想拥立宗族刘虞为帝 , 以此来否定董卓拥立的汉献帝 , 从而使得诸侯伐董更加名正言顺 , 这表明袁绍非常清楚汉室在当时还是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 , 迎奉汉室肯定是有好处的 , 但他依然没有选择这样做 , 实在是他的身份和野心使然 。
袁氏家族四世三公 , 这为袁绍带来了不小的威望 , 但是同时也注定了袁绍没法像曹操那样对待汉室政权 , 深受皇恩的袁氏都对汉室不敬 , 那天下人还有什么理由对汉室再抱有幻想呢?所以迎立汉室对袁绍而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 诚然 , 把皇帝控制在手中确实可以笼络一大批愿意为汉室尽忠、敬重正统的人才 , 但同时也会对袁绍本身产生制约 。
袁绍不纳谏导致失败?去世太早才是袁绍唯一的大问题
文章图片
从这点看袁绍放弃迎立汉室 , 其实并没有大问题 , 他迎奉天子的回报率显然没有曹操那样高 。 袁绍不迎奉汉室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有当皇帝的野心 。 (主簿耿包密白绍曰"赤德衰尽 , 袁为黄胤 , 宜顺天意 , 以从民心"绍以包白事示军府僚属 , 议者以包妖妄宜诛 。 绍知众情不同 , 不得已乃杀包以弭其迹 。 《后汉书:袁绍传》)和曹操以周文王为榜样不同 , 实力强劲又有威望的袁绍是想当皇帝的 , 虽然因为缺乏强力的支持而不得不隐藏起野心 , 但是他从始至终都是怀着这个心思的 , 在这样的前提下 , 让袁绍迎奉真正的皇帝不是给他自己找不痛快吗?所以袁绍不迎奉汉献帝其实是碍于自己的身份与野心 , 迎立汉室会有许多掣肘之处 , 而非不清楚迎奉皇帝这一举动带来的好处 , 同样是不纳谏 , 这二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
袁绍不纳谏导致失败?去世太早才是袁绍唯一的大问题
文章图片
"分封"诸子 , 看似埋下祸患却情有可原
袁绍在占据四州后让诸子各领一州 , 这为后来袁氏内乱埋下了祸患 , 从而给了曹操可乘之机 。 史书记载沮授在当时就劝谏袁绍不要如此做 , 会留下隐患 , 但袁绍仍然一意孤行 。 这看起来袁绍又因为不纳谏而犯了错误 , 但正如笔者所说 , 这都是从后人眼光来看而已 。
为什么说袁绍让诸子各占一州情有可原呢?权力的分散会引起政权的不稳这不是常识吗?是的 , 权力的分散是很忌讳的事情 , 但是在袁绍在时 , 是不存在权力的分散的 , 权力都集中在袁绍手中 。 袁氏政权是有袁绍这样一位镇得住场子的人的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分封诸子不仅不用担心政权不稳 , 反而能进一步巩固政权 , 因为诸子就是袁绍在各州的代表 。
袁绍不纳谏导致失败?去世太早才是袁绍唯一的大问题
文章图片
要知道虽然袁绍表面上占据四州 , 但是其实是有水分的 , 袁氏对各州并没有绝对的控制力 。 比如青州就有臧霸这样实力强劲的地头蛇 。 面对类似臧霸的地方豪强 , 其实派遣诸子各领一州其实是很聪明的做法 , 作为袁绍势力代表的诸子其实能起到平衡各方势力的作用 。 所以在袁绍生前 , 让诸子各领一州其实情有可原 , 只不过袁绍的暴崩使得这一弊端凸显出来 , 假设使袁绍多活几年 , 在政权进一步稳定后撤回诸子也未可知 , 就算不撤回 , 有袁绍在也不会引起内讧 。 所以 , 袁绍"分封"诸子的行为只是因为袁绍死的过早而显得愚蠢 , 其实站在袁绍当时的立场是可以理解的 。
袁绍不纳谏导致失败?去世太早才是袁绍唯一的大问题
文章图片
1曹操征刘备是不是真的?
2曹操的防御布置在哪里?
3粮草的征集与军马的调动
袁绍不纳谏导致失败?去世太早才是袁绍唯一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