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三十晚上无外人”,那女儿能留娘家吗?这习俗可信吗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习俗 , 到今天人们还一直在沿用 。 习俗还衍生出了不少俗语 , 例如“三十晚上无外人”等等 , 那这些俗语在古代可以说是通俗易懂 , 但放在今天 , 就有许多人会不理解了 。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 这些所谓的俗语 , 背后都有着什么样的含义 。
“三十晚上”为何“无外人”?
这里说到的“三十” , 其实指的就是大年三十这一天 , 那“无外人”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不给女儿回娘家的意思 。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 在大年三十的这天晚上 , 是阖家团圆的日子 , 只要能够回来的团圆的 , 就都是一家人 。 但是有一种人是例外的 , 那就是嫁出去的女儿 。
在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中 , 嫁出去的女儿就相当于是泼出去的水 , 是收不回来的 , 嫁出去之后就成为婆家那边的人了 , 所以三十这天团圆的日子 , 女儿也应该留在婆家不能回来 。
俗语说“三十晚上无外人”,那女儿能留娘家吗?这习俗可信吗
文章图片
这倒也正常 , 因为自古以来 , 乃至到了现在 , 都是这样过来的 , 人们也不会觉得有些奇怪 。
因为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 , 妻子在家中相夫教子 , 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
但如今的人们看到这句话 , 尤其是女子 , 就会感到有些隔应 , 凭什么嫁出去的女儿就不能是一家人呢?这是十分正常的 , 毕竟现代的思想观念比起以前 , 是进步了不少的 。
不过 , 古代的这种思想 , 也还是有着一些开明的地方的 。 例如 , 虽然三十那天晚上不给女儿回娘家 , 但是到了大年初二这一天 , 则是专门的“回门日” 。
在这一天 , 嫁出去的女儿要带着夫君孩子一起 , 回到娘家看望父母 , 热热闹闹的吃一顿饭 , 享受团圆的幸福 。
“三十晚上无外人”背后映射的思想观念
古代的这些习俗 , 其实背后都有着其“自洽”的逻辑 , 映射的正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些思想观念 。
就拿“三十晚上无外人”这句话来说 , 为什么三十晚上这天不能有“外人”呢?在古代是有着三点原因的 。
其一 , 就是很典型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 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 都是典型的男权社会 , “男尊女卑”这种陋习被深深的刻进人们的脑海当中 , 甚至觉得这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在那时 , 女子在家庭中的任务就是处理家务和繁衍后代 , 同时相夫教子 。
家中会为生出男孩而高兴的庆酒设宴 , 也会因为生出的是女儿而感到嫌弃 。
在这样的思想印象下 , 出现“三十晚上无外人”这种观念也就不奇怪了 。
看似是庆祝阖家团圆的一句话 , 背后其实是对于女性地位低下的真实刻画 。
其二 , 就是更加迷信的一种想法 , 认为女儿回来团圆 , 会带走娘家的财运 , 使得来年不利 。
这种想法的封建迷信程度就十分匪夷所思了 , 为什么女儿回来就会带走家中的财运呢?难道女儿是破财的象征吗?
如今的人们已经很难理解这种想法出现的原因 , 但在古人看来 , 这就是天经地义的 。 在这种思想印象下 , 就更不允许女儿回家团圆了 。
俗语说“三十晚上无外人”,那女儿能留娘家吗?这习俗可信吗
文章图片
其三 , 就是认为女儿回家 , 会影响与婆家之间的关系 , 也就是影响和丈夫的关系 。
这就显得十分的“通情达理”了 , 在如今的人们看来 , 那时出嫁的女儿想要回家过年 , 就算娘家同意 , 婆家还不一定同意呢 。
而在古时候 , 这种想法的出现就是因为妇女要“守妇道” 。 倘若不顾一切要回娘家的话 , 在婆家看来就是“不守妇道”的表现 , 是要受人们诟病的行为 。
对待封建迷信的正确态度
如今的我们已经迈入现代的文明社会 , 按理来说应该全盘否定落后腐朽的封建思想 , 但这样做 , 就一定对吗?
俗语说“三十晚上无外人”,那女儿能留娘家吗?这习俗可信吗
文章图片
从“三十晚上无外人”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 , 虽然人们已经摒弃了这种思想 , 但还是将这种行为保留了下来 。
如今人们过年 , 妻子会在家中为一家人准备团圆饭 , 然后大年初二的时候带着丈夫孩子一起回娘家探望父母 , 是一件非常习以为常的事情 。
所以我们如今在看待封建思想和习俗的时候 , 要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 。 所谓的“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 , 就是这个道理 。
古代的封建思想一般分为这几类:传统的世俗迷信、鬼神迷信、功能迷信和一些特殊的迷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