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供应链管理■工业互联网的历史机遇来了!,90%的传统制造业利润低微( 二 )


在梁定安看来 , 新冠疫情让制造企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借助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获得的商业价值 。 对于制造企业传统的降本增效难题 , 云计算则是解题关键 。
云计算具有成本低、配置灵活、资源共享的优势 , 对企业来说 , 将业务搭载在云端 , 随时接入云服务 , 不仅省去了本地部署的前期投入和后续运维费用 , 还可以根据业务需要按需付费(在负载峰值时及时调配资源 , 在低谷时及时释放资源) , 帮助企业更经济地规划IT支出 。 同时 , 云平台搭载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功能 , 可以让用户从无到有快速获取这些能力 , 促进其业务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开展 。
制造企业该如何正确用云制造业上云的困难不仅在于云计算公司 , 还在于中小企业本身 。 中小企业会考虑上云成本由谁来出 , 是不是政府补贴 , 或者平台商补贴 , 这是他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 第二个问题是安全性 , 这不仅仅是中小制造业 , 尤其是国有大型制造业非常关注上云的安全 。 上云对大型的 , 尤其是集团型或中大型央企、国企 , 他们基本会以私有化的方式上云 。
制造业的IT水平相对较弱 , 选云应选择比较成熟的商业产品 。 这背后跟制造业长期对IT不够重视有一定关系 。 私有云+公有云的混合云模式在解决制造业数据安全这块是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 把他们认为比较敏感或安全性比较高的数据可以放在自己私有化的数据中心 , 把需要跟外部交互的 , 或者不是那么敏感的数据放到公有云上面 。 所以私有云+公有云的混合云会是制造业选云比较好的方向 。
对于制造业来说 , 是三级云:边缘计算的边缘云 , 数据中心的私有云 , 以及公有云共三级状态 。 对于很多制造业来说 , 对低时延、高可靠和数据预处理是有刚性需求的 , 边缘计算会有非常刚性的需求和市场 , 对制造业来说这是肯定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 私有云这块 , 很多制造业有传统内部的应用系统 , 基于各方面的考虑很难迁到公有云上去 , 这时候私有云是很好的过渡和解决方案 。 同时 , 每个企业都要与外界交互 , 公有云的资源也必不可少 , 这也是制造业要考虑的 。
微服务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微服务被业内认为是未来工业互联网环境下开发复杂工业APP的主流方法 , 对微服务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 , 延锋安道拓座椅IT总监丁炜表示 , 微服务代表的是一种阶段 , 无论是C端的互联网企业 , 还是终端的制造业 , 它意味着整个业务对IT的需求 , 业务的多样性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 , 已经不是以前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所能支撑的 。 未来的业务需求 , 寿命周期越来越短 , 面临着快生快死的状态 , 而且需求的复杂性也越来越多 。
微服务在工业互联网或智能制造里面可能有几个价值 , 一个是生命周期的问题 , 微服务本身是一个可以具备快生快死状态的技术架构的体系 , 同时从IT应用的角度来讲又是可以延长部署的生命周期 。 我们在做微服务的时候不可能单纯从功能上来考虑这个问题 , 我们更多会从整个架构的部署 , 包括公共服务的建设上做整体考虑 。 从面向功能、面向服务的角度来讲 , 微服务架构改造能大量节约整个IT在云的投资 , 包括整个生命周期可以变得更长 , 整个数据包括底层模型的复用率会越来越高 。 微服务改造将极大地加速整个工业互联和智能制造在实际落地的场景和投资上的改善 , 这也是IT组织未来要积极面对和积极推进的重头戏 。
疫情后中国制造业新方向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 , 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极大冲击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 2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大降至35.7% , 创历史新低 , 甚至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 。 本次直播 , 也是致力于帮助中小制造业分享行业标杆复产达产的好方法 , 助其收获信心、找到危机的本质 。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 , 面对困难 , 哭是没有用的 , 更重要的是解决困难 , 每个人都要出手 , 不能靠依赖别人 , 要主动出击 。 工业互联网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等应用平台和关键技术已成为制造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 光峰科技CEO薄连明也针对疫情环境提出 , 疫情困境前期考验的是企业的“承压能力” , 接下来考验的就是企业的“反弹力” , 企业要积极探索新的市场机遇和商业模式 。 柔宇科技董事长刘自鸿也对疫情后的形势充满信心 , 拥有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 , 无疑将在之后的竞争中迎来机遇 。